第882章 秦军军册!(第2页)
不仅如此,他们还特别热衷于夸夸其谈、高谈阔论,常常信口开河、吹牛不打草稿。而谢诃德邦之所以能够知晓韩礼的作息习惯,恰恰正是从这些“大嘴巴”般的天竺仆从军口中听闻得来的消息,天竺仆从军在大秦军册中属于最低一等,不是因为歧视,而是他们纪律最差,这才排到丁种师。
此时此刻,孟族上下更是全方位地向着禁卫军看齐,努力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及优良作风。
在每日的识字班里,官兵不仅学习文字知识,更是潜移默化地领悟到了秦军所特有的品质——执着、踏实以及质朴。对于那些生性就喜欢夸夸其谈、爱吹牛的天竺人来说,这种品质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他们自然是入不了秦人眼中。
正因如此,天竺仆从军那一张张能说会道却又不切实际的大嘴巴,便成了秦人时常教训的对象。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普通的仆从军士卒受到了欺负和教训,大秦的军法官往往并不会过多插手干预此事。毕竟,在他们看来,小小的摩擦与冲突在所难免,只要不闹得太过火就行。
然而,一旦涉及到仆从军内部的军官之间发生争斗,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军法官们绝不可能对此坐视不管,因为这关系到军队的纪律和秩序。
但最令军法官感到头疼棘手的问题并非来自于争斗本身,而是那些总是被欺负的仆从军里的达罗毗荼人。
这些可怜的家伙似乎从来都不知道反抗为何物,每次遭受欺凌之后,他们选择的不是当场奋起反击,而是默默地忍气吞声。
然后,等到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后,才跑到军法官那里去告发对方。面对这样的情形,军法官们常常感到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处理才算妥当。
一方面,他们需要维护军纪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些达罗毗荼人的行为实在有些窝囊。
既嫌弃达罗毗荼人缺乏血性、不知反抗,又不能完全置之不理,秦军对于自身军队的内部管理一视同仁,无论是普通士兵还是各级军官,都遵循相同的规则和标准。
当然,在装备配备以及物资补给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根据不同兵种,任务需求进行合理分配,而非刻意区别对待。就连军饷发放,虽然可能因职务高低有所不同,但总体差距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