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舆论场初具规模!(第2页)
虽然大秦始终都非常重视读书人,但是现如今读书人的数量,相比过去已经足足扩大了十几倍之多,知识已经无法被少数人垄断。
更令人惊叹的是,大秦拥有的读书人数量,甚至比整个南梁所有读书人加在一起还要多出许多,这里指的是认识字的平民。
读书人一多,便逐渐掌握了话语的主导权。每当大秦的报纸上宣扬某件事,消息瞬间就能传遍天下,引发众人热议。
随着讨论热度的不断攀升,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而这股舆论力量又如同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映照出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并将其反馈给官府,迫使官府不得不去正视并处理那些原本企图掩盖的事情。
起初,舆论所产生的巨大威力仅仅局限于大秦境内。然而,随着南梁地区大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情况便开始发生变化。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厂主们意识到必须大力培养,属于自己的工人队伍。于是,曾经世代务农的农民纷纷走进了各式工厂,接受各种技能培训,既学会了养家活口的新技能,又学会了阅读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农民不仅学会了基本的读写能力,更是惊喜地发现,如果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或投稿,不但能够获得极高的声誉和他人的敬重,而且还有颇为丰厚的稿酬作为回报。
如此一来,利益驱动之下,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催生出一系列全新的事物,清贵的职业撰稿人。
通过报纸这个媒介,越来越多的南梁人了解到大秦国内独特的统治方式,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商人,都拥有监督和检举当地官员的权利;也有与之对应的义务,而对于更高层级的官员,则设有专门的御史台负责监察。
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统治模式,高度的参与互动方式,一开始令南梁民众感到难以置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类似的信息反复传播,他们的态度也逐渐从坚决不信转变为将信将疑,也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终于,当南梁地方官员和豪门世家,再度肆无忌惮地欺压百姓之时,长久以来积压在人们心中的不满情绪,如同火山一般喷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