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统一大业——安降
贞观二年春初,晨曦微露,万物复苏之际,李誉一纸表章,如鸿雁传书,穿越千山万水,深情而坚决地呈于乐御前,恳请天恩浩荡,放归其胞弟李善于故土,以续手足之情,共沐皇恩。然,于乐之心,似铁石难动,一纸诏令,婉拒了这份深情厚谊。
时至四月,春风不再温柔,带着几分肃杀之气。于乐为探李誉虚实,亦或另有图谋,先后遣梁迥、李穆两位使臣,身负祭天之重任,兼程南下至南安,名义上是邀李誉共襄盛举,实则暗藏玄机,诏令其入京面圣。李誉闻讯,心如明镜,知此行凶险万分,遂以病体为由,婉言谢绝,其辞恳切而悲壮:“臣自领命以来,兢兢业业,唯愿辅佐大朝,以保宗庙安宁,未料世事无常,竟至如此境地。既已至此,臣唯有以死明志,誓守疆土,不负皇恩,不负苍生。”
于乐闻其言,龙颜微怒,旋即调兵遣将,颖州团练使曹翰领命而出,铁骑踏破江陵宁静,尘土飞扬中,战云密布。继而,宣徽南院使曹彬等一众智勇双全之士,亦奉命随后,水陆并进,誓要一举平定风波。
面对强敌压境,李誉非但未显慌乱,反而更添几分决绝。他深知,此战非为个人荣辱,乃为家国大义。于是终于下定决心,与大瑞一战。
他亲率军民,筑城固防,广积粮草,誓与城池共存亡。一时间,南安境内,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誓要在这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书写一段可歌可泣的篇章。
六月盛夏,池州城在瑞军的铁蹄下黯然失守,李誉即刻颁布全国戒严,空气中弥漫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与决绝。他毅然决然地废弃了大瑞的年号,转而采用干支纪年,以此象征着与过往的决裂,以及对未知命运的坚定面对。
然而,世事无常,恰似六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邻国吴越,见缝插针,乘虚而入,其铁骑锋芒直指常州与润州,边境烽火骤起,战云密布。李誉闻讯,怒不可遏,遣使横渡边疆,以唇齿相依、安危与共之古道义质问吴越王明宝,却遭其冷漠相待,一封书信,非战而降,转而飘然落入瑞廷之手,字里行间,尽是挑衅与轻蔑。
大瑞铁骑让芜湖城在烽火中颤抖,雄远军亦未能幸免,接连失守的消息如寒冰刺骨,却也激发了瑞军更深的斗志。他们沿采石矶畔,以非凡的智慧与毅力,搭建起一座浮桥,横跨滔滔江水,誓要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