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瑶乐于乐公子

第923章 统一大业——灭汉(一)(第2页)

 至此,岭南的天空再次恢复了宁静,但这份宁静之下,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暗流涌动。安知柔虽未能亲自踏入广州,但刘隐的壮举,无疑为他扫清了前行的障碍,也为岭南的未来,埋下了新的伏笔。

 安知柔是知恩图报之人,一纸奏章轻启,向朝廷陈词,力荐刘隐担纲行军司马之重任,以感谢刘隐的助力。

 岁月流转,清海节度使的宝座迎来了新的主人——徐彦若,他以其非凡的才略与沉稳的气度,接过了守护一方的重责。上任伊始,徐彦若便以更加宏大的格局,再次提笔上书,恳请朝廷擢升刘隐为清海节度副使,将满腔的信任与军政大权,毫无保留地托付于这位年轻而卓越的将领。此举,不仅是对刘隐能力的极高认可,更是对清海未来寄予的深切厚望。

 然而,世事无常,静海节度使徐彦若,这位曾以铁腕与智慧并重的领袖,终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陨落。临终之际,他心怀家国,遗表一封,字字泣血,力荐刘隐暂行清海留后之职,以续其未竟之志,保境安民。这份遗命,不仅是对刘隐个人能力的绝对信任,更是对清海百姓安宁生活的深切关怀。

 如此,刘隐在两位前辈的厚望与托付下,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却也更加坚定了他守护这片土地、造福一方百姓的决心。在这段被历史铭记的篇章中,知恩图报的美德与英雄相继的壮举,共同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时代画卷。

 在安朝末年,刘隐于乱世中悄然布局,他以非凡的远见,决定派遣一名精干使者,携带着足以撼动人心的重礼,悄然潜入京师,目标直指那位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权臣——朱炆。

 使者穿梭于夜色与权势的缝隙间,终于,成功地将那沉甸甸的贿赂呈于朱炆面前,不仅是金银珠宝,更有对朱炆未来权势稳固的微妙承诺,每一分都精准地击中了朱炆的心弦。

 朱炆,这位久居朝堂之巅的枭雄,眸光闪烁,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他深知,这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对彼此势力范围的默契划分。于是,在一次朝会上,他巧妙言辞,将刘隐的名字高高举起,奏请圣上,言辞恳切,力荐刘隐为清海节度使,以安岭南,总领一方军政,确保边疆安宁。

 圣听之下,虽有微词,但面对朱炆那不可一世的气势与精心编织的言辞,终是点头应允。一时间,诏书传遍大江南北,刘隐之名,也随之响彻岭南。他,以一介藩王之姿,凭借智慧与谋略,不仅赢得了朝堂之上的认可,更在岭南百姓心中树立了威望,开启了他平定乱世、守护一方安宁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