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田祭冲突(第2页)

 这一幕生动展现了千年来儒家治理下的社会,在科举制度下,不同阶层百姓的真实写照。 

 李培恩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法庭上的二人似乎在为一片田地的归属争执不休。 

 而且,这片田地竟是一片祭祀用的田! 

 这让李培恩感到相当意外。 

 因为在大明的法律中,祭祀田是极为特殊的土地。 

 朝廷不仅免除了祭祀田的赋税,还明确规定,任何人胆敢侵犯他人的祭祀田,都将受到重罪的惩罚! 

 因此,今天松江县府大堂上的这场诉讼,无论是哪一方败诉,都可能面临被流放到千里之外的严惩。 

 围观的百姓围绕这个焦点,展开了热烈的辩论。 

 “我觉得,周家的祭祀田可能真的属于那个商人。否则,他看起来并不缺钱,怎么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和这个穷书生争呢?” 

 一个旁观者的话引起了周围人的赞同。 

 这话确实有些道理。 

 因为这场纠纷起源于一位装扮成商人的富商控告一位书生打扮的禀生侵占了他的祭祀田。 

 如果这片田真的不属于他,他确实没有必要冒险涉入如此严重的纷争。 

 虽然祭祀田无需向朝廷缴税,但也不能转让出售。 

 所以,那个看似富裕的商人,不太可能为了无法变现的田地,去打一场可能导致重罪的官司。 

 在大明,诬告是犯罪行为。 

 万一商人输了官司,他指控禀生侵占祭祀田的罪名就会反弹到自己身上,至少会被流放到千里之外。 

 如果真是诬告,代价未免过高。 

 尽管从动机上看,这种解释似乎合理。 

 然而,立刻有人站起来反驳: 

 “你们这样说就不对了!” 

 “那个周秀才我认识,他们现在争的这片祭祀田原本就是周家的。周秀才已经耕种了十几年,你去周家堡打听一下,有谁不知道这件事?” 

 “所以我认为,今天可能是那个商人贿赂了官府,故意来抢周秀才的地!” 

 “你们等着瞧吧!” 

 这番话也让不少人私下里认为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