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脑子不会转弯(第3页)

 虽然汤和不确定《洪武纪册》是否是出自朱标之手。

 但他可以肯定的是。

 这本被京城士子奉若经科玉律的纪册,自己那个当过放牛娃的老兄弟,也绝对写不出来。

 既然多半是出自朱标之手。

 那朱标爱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

 压根就不存在什么伤了陛下爱民之心这个说法。

 可纵然是汤和亲自下场劝说,方克勤却依旧毫无退意。

 “殿下所言不错。”

 “若每本纪册售价二十文,自然没有什么顾小贪利之说。”

 “可是今日纪册的售价,却是二百两银子一本!”(改了,一百本两千两的确太小气了点。)

 “臣敢问殿下,此举不是顾小贪利,又是什么!”

 朱标自然不可能告诉方克勤,此举乃是引蛇出洞。

 微微沉吟后,朱标当即回应道:

 “常言道,道不可轻传。”

 “二百两银子一本,也是让士子明白,《洪武纪册》乃陛下心血所着,应当重视。”

 “况且今日售卖的纪册中,有一百本名为典藏版,售价二百两。”

 “但却也有两百本,售价二十文的普通纪册。”

 “那殿下可知,此时我京城有多少士子?”

 “二百本普通版的《洪武纪册》,又如何够士子均分?”

 “多少士子买不到普通版。”

 “难不成要他们散尽家财,去买二百两一本的典藏纪册?”

 听到方克勤这话,朱标忍不住瞥了他一眼。

 当真是个脑子不会拐弯的愣头青。

 这话他都能问出来。

 心中腹诽一阵后,朱标倒是没有急着回答,反而看向宋濂问道:

 “宋师,你蒙学之时,若无钱买书,当如何?”

 “臣?”

 “哦!”

 宋濂恍然大悟,当即说道:

 “臣幼时家贫,无钱买书。”

 “每每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乃还。”

 “方大人,听到了吧。”

 “若士子心存嗜学之念,二十文都不用出。”

 “抄写腾录,自可得纪册一本。”

 被朱标这么一说。

 方克勤原本一脸郑重的表情,此时也局促了几分。

 他祖上三代从儒,父亲乃曾为鄞县教谕。(正式老师)

 家境虽不算殷实,但也有不少藏书。

 他还真没想到,还有抄写书册以自用的法子。

 只不过....

 此时的宋濂确实满脸狐疑。

 看朱标这架势,显然是知道他从小如何致学。

 可问题是。

 他抄写书籍,自己留用的法子,可从未告诉过别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