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默契?不过都是聪明人罢了(第3页)

 无论是京城百姓对锦衣卫的非议渐大,还是陈光试探皇权,再到王保保辞官,只为留京。

 所有事情环环相扣,却又好像是在

朱标的把控,甚至是推动之下进行。

 最为重要的是,无论朱标还是王保保,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

 王保保刚投大明便被授以国公之位。

 而国公之上便是王爵,可大明却不能有活着的异姓王。

 如此仅一个国公之位便也是挑明了,今后战事,王保保断然不可能成为统兵之将。

 而王保保也正是明白这点。

 所以才趁朱标打算亲至北境之前,提议辞官。

 如此一来,不仅遂了朱标的心意,还保全了自己,甚至给了自己一个些许功劳。

 不得不说,王保保这知进退的性子,当真让人敬佩。

 至于朱标就更是英明。

 事先没有与王保保谋划,可朝会上却一下便能明白王保保辞官的意图。

 顺水推舟却又没有心生猜疑,这份聪明,这份卓识,也当真是世之罕见!

 想到这里。

 看着主位上端坐的朱标,张定边眼中有敬重,却也有丝丝畏惧。

 朱标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心性,将来成就必不输老朱。

 可问题是!

 这么一个卓卓之人,倘若是走岔了路,那给天下带来的灾祸也是不可估量的。

 他先前的大哥陈友谅便是如此!

 微微一顿后,张定边冲朱标行了个佛礼,语调很是温和说道:

 “陛下,贫僧不知是该还俗,还是以僧职侍奉陛下左右?”

 “将军可以自己决断。”

 “那臣便还俗罢了。”

 “毕竟大明虽有僧职,可兵部尚书却也不是僧职。”

 “嗯。”

 就在朱标随意点头之时,却见张定边眸光郑重,看向朱标认真说道:

 “还俗之前,贫僧却有最后一言!”

 “身虽本忧,心当澄明,若陛下能秉持初心,自然会成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