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花钱如流水(第3页)

 

“洪武二年朕跟在父皇身旁处理朝政时,也多次见太上皇为钱发愁。”

 

“直到如今,咱大明朝还是一如既往的需要为银子发愁。”

 

“如此看来,我们老朱家的确没有富户人家的命!”说到此处,朱标自嘲般笑了笑。

 

而听到如此调侃,张定边却是怎么也笑不出声。

 

也是见张定边神色紧张,全当方才什么都没听到般,低头不语。

 

朱标收起玩笑,缓声说道:“将军所虑极是,眼下国库正是用钱之际,若朕拿出百万两银子修建园林,属实算的上是千古头号昏君。”

 

“然抚恤将士遗孤,恩待阵亡将士遗孀这事,却也是极为紧要。”

 

“陛下所言极是。”张定边抬眸看向朱标,继续道:“陛下恩待士卒之意,臣心自明。”

 

“只是眼下陛下与太上皇均不在朝中,纵然韩国公、诚意伯几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微臣斗胆,敢请陛下三思。”

 

张定边顾忌朱标颜面,终究还是没将心中的话全部说出口。

 

他也不是不知道朱标下令抚恤阵亡将士能安定军心,能让将士在战场之上愈发悍勇,尽心竭力。

 

可若是没有银子,耗空国库,那再好的政策都是拖累大明的弊病。

 

更重要的问题是,朱标不能再继续想一出是一出的花钱了。

 

如今朱标人不在朝中,所有旨意自是没有文臣劝阻。但凡圣旨抵达京城,李善长、刘伯温若不遵命便是抗旨。

 

因此他张定边便也要当一回劝谏君王的言官直臣,防止朱标一时兴起便耗空了国库。

 

而且张定边扪心自问,他如此想绝对不是杞人忧天。

 

以李善长、高丽、刘伯温这些留京臣子的视角来看。

 

朱标这位年少帝王当真是个活祖宗一样。

 

朱标离京半月,北境草原行省划分完毕。接到朱标的圣旨,朝廷自当拨款给草原三省修建府衙,安抚民生。所需花费,少说百万。

 

离京一个月。

 

朱标又有圣旨来告诉他们,当在几个海湾修建港口,与海外商人通商。

 

其中花费,数百万不止。

 

眼下正是朱标离京两月整,李善长那老哥几个还没缓过劲儿来,紧接着便又收到朱标拨款百万,恩待阵亡将士遗孤的圣旨。

 

哪怕没有亲眼看到李善长、高启几人的窘态。

 

可张定边却也能想象到,那几人在收到朱标一封又一封的用钱圣旨之时,脸色是何等的难看。

 

不用想都知道,那几个老头子估摸着要哭天抢地,欲哭无泪却不知钱究竟从何而来。

 

而且张定边是真的担心朱标又有什么新奇想法,安生半月后,再给朝廷发去需要用钱的圣旨。

 

轻叹口气后。

 

张定边脸上愁容,默默看向朱标道:“命亲王负责开采银矿,本就惹朝中大臣非议。”

 

“将草原分为三个行省,满朝臣公势必也有一大堆话要说。”

 

“陛下废除太上皇海禁之令,修建港口的圣旨传到京城,恐怕也要引起轩然大波。”

 

“各省建造孤老院,善待阵亡将士。那先前随太上皇平扫四方的阵亡将士,那些死于北境战场的将士,他们的家人是否也在恩养之列?”

 

“陛下!”

 

张定边猛地提高音量,当即跪地道:“陛下不喜我等称之以仁,可陛下所行圣旨当是大仁大恩。”

 

“然!微臣方才所言种种,每一件想要办好都是极其困难。”

 

“眼下陛下不在京城,不在朝堂。韩国公、诚意伯等人纵然手持圣旨,可终要被群臣非议。”

 

“臣万死叩请陛下三思!”

 

语罢,张定边接连冲朱标叩头跪拜。

 

他是真不愿看到朱标这样的明君种子因年少热血而赔上千古英名。

 

倘若是当下国库空虚之时,大明境内遭受天灾亦或人祸,朝廷无力抚恤,无力镇压。

 

那大明这艘本该驰骋海上,劈波逐浪的大船,才真真是被小小的暗礁击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