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李家的名声

孙家拿出来的御寒之物,都是新的,一看就是精心准备过的。

 

可旁人家拿出来的,便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但百姓们有御寒的东西,就不会抱怨。

 

抱怨的是打着分发御寒之物赚好听名声,却不给真的御寒之物的人家。

 

贾老四在外头清理雪,听着偶尔经过的人闲话,知道住在城外的李家发的就是这样的东西。

 

“说是给的棉衣棉被,可那外头的布都糟烂的不行,里头缝着的也不是棉花,而是芦苇,啧啧,难为李家上哪儿弄这些芦苇来。”

 

贾老太听了就生气。

 

“这李家的良心也太坏了,他们家住得远,叫城里的百姓们踏着积雪,赶到他们家,挨了半天冻,却指给芦苇做的棉衣,这不是故意折腾人么?他们家要是继续这么搞下去,很快,家里的名声就臭得不行了。”

 

有施舍御寒之物的,就有施舍粮食的。

 

粮食大户方家,虽然住在秀水镇,不过他家住的地方在秀水镇和瑶溪城之间。

 

属于秀水镇,但离瑶溪城近。

 

来往瑶溪城更方便。

 

方家就叫了小子们,每日在城门处熬粥。

 

粥虽然不算太稠,可却能填饱肚子。

 

这大冷天的,吃一碗热乎乎的粥,身上也暖和。

 

主持施粥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晚秋的相公方琦。

 

这方琦虽然是方家的庶子,但因为自小养在方太太身边,且年纪最小,也算是很得宠了。

 

他两个嫡出哥哥早就成家立业了。

 

一个跟着方老爷忙活自家的粮食生意,一个去了岳家。

 

这老二的岳家算是个小官儿,方家老二跟着这个岳家见识一些人情世故,做了幕僚经济的事,身上也捐了个小官儿,正在南边呢。

 

一家子都算是有出息的。

 

方琦也是个秀才,虽说因为李晚秋的事情,他成了瑶溪城的笑柄。

 

可这几日,他每日天不亮就守着几口大锅,亲自看着小子们熬粥施粥,很是赢得了百姓们的称赞,再也没有人敢笑话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