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水下野鱼
第229章 未来旱灾的准备(第2页)
“杨生。”郑玉华招呼说道。
“坐吧。”杨文东示意后,说道:“醉酒湾那边有了进展了……,老郑,你详细说一下。”
“好的。”郑志杰很快就将事情告知了郑玉华。
郑玉华听完后欣喜说道:“那可就太好了,有了自己的船坞,就方便太多了。
太古、会德丰、怡和能够做大,跟有着自己的船坞也有着很大关系。”
杨文东又问:“那人呢?直接从香港几个船坞挖人吗?”
郑玉华说道:“是的,我就认识不少这方面的专业工程师,普通员工的话,也是可以到后期我们自己培养的。”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嗯,那你们合作,将整体预算及时间给定下来,尽快将船坞建起来。”
“好的。”郑玉华答应后,又问:“杨生,这个船坞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资金这一块?还是需要去找银行的。”
“这个我知道。”杨文东说道:“等港府那边发了执照后,我就会去找汇丰的桑德士聊聊,顺便连去日本购买新船,也一起谈谈。”
“多谢杨生了。”郑玉华笑说道。
杨文东又说:“另外还有一件事,香港缺水的事情,你也应该知道的吧?”
“知道。”郑玉华自然也清楚,如今整个香港,都已经受到影响了。
哪怕是住在豪宅内,都会动不动被停水,可能也就只有超级有钱的,才不会受直接影响。
杨文东又说道:“本来我们对未来船只购买的计划,是准备新船旧船都买。
新船用于航运公司本身的业务,旧船用于长兴实业的产品出海,但我想,再多购买一些旧船只,做近海生意。”
“近海生意?”郑玉华也是聪明人,联想到刚刚说的旱灾,便问道:“杨生是想着去内地买水,然后运回香港?”
“对。”杨文东点点头。
大规模运水的最佳模式,自然就是开运河,可这个时间太长了,在原先历史上,1965年东江水才算彻底引入香港,加上香港内部大规模建淡水储备,才解决了困扰香港数十年的缺水问题。
而在65年之前,香港数百万人以及大量工业、商业、建筑业用水,都处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甚至普通人三天才能平均获得一升水,只够勉强喝水。
工业影响更是严重,1963年,香港工业出口罕见的出现了下跌,长兴实业作为香港最大的工业集团,几年后的规模只会更大,受到的影响只会更严重。
无论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还是香港数百万华人的生存困难问题,他都需要早一点布局这次灾难,早做准备,虽说干不赢天灾,但至少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也让百万普通人能够舒适一点。
郑玉华想了想说道:“杨生,站在我个人的角度上来看,运水的人越多越好。
可从公司角度来出发,我们谁也不知道这干旱还会不会持续下去,说不定来了一场大台风,粤东那边有水了,那运水的船,也就没生意了。”
“真要是这样,我倒更开心了。”杨文东笑说道:“大不了旧船就再去做附近的正常航运生意就行了。
你也说了旧船的一个最大成本就是维护与维修,我们马上就有船坞了,这一块省掉,不可能亏的。”
就是现在,因为香港缺水,港府便委托香港的部分货轮去内地深处买水,运回香港。
这也算是个生意,港府出钱买单,不过对于杨文东来说,以后赚钱的方法太多了,如果只是为了赚钱,根本没必要参与这个。
之所以现在布局,是因为等到了旱灾非常严重的时候,船只就远远不够了。
这个年代,航运能够赚大钱就是因为船只紧张,现在港府需要几艘,那还好说,但再过一年旱灾严重,就会突然需要几十艘,哪来那么多空船?
且资本家最会做的就是趁机涨价,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平民。
郑玉华想了想说道:“好,那我可以购买一些非常旧的船,买回来可以先运水,等旱灾结束了,就做东南亚附近的生意,不去欧美那些太远的地方。”
“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只要不出安全问题就行了,废船也可以,挑一下好的,用几年再送去拆废铁。”
“坐吧。”杨文东示意后,说道:“醉酒湾那边有了进展了……,老郑,你详细说一下。”
“好的。”郑志杰很快就将事情告知了郑玉华。
郑玉华听完后欣喜说道:“那可就太好了,有了自己的船坞,就方便太多了。
太古、会德丰、怡和能够做大,跟有着自己的船坞也有着很大关系。”
杨文东又问:“那人呢?直接从香港几个船坞挖人吗?”
郑玉华说道:“是的,我就认识不少这方面的专业工程师,普通员工的话,也是可以到后期我们自己培养的。”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嗯,那你们合作,将整体预算及时间给定下来,尽快将船坞建起来。”
“好的。”郑玉华答应后,又问:“杨生,这个船坞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资金这一块?还是需要去找银行的。”
“这个我知道。”杨文东说道:“等港府那边发了执照后,我就会去找汇丰的桑德士聊聊,顺便连去日本购买新船,也一起谈谈。”
“多谢杨生了。”郑玉华笑说道。
杨文东又说:“另外还有一件事,香港缺水的事情,你也应该知道的吧?”
“知道。”郑玉华自然也清楚,如今整个香港,都已经受到影响了。
哪怕是住在豪宅内,都会动不动被停水,可能也就只有超级有钱的,才不会受直接影响。
杨文东又说道:“本来我们对未来船只购买的计划,是准备新船旧船都买。
新船用于航运公司本身的业务,旧船用于长兴实业的产品出海,但我想,再多购买一些旧船只,做近海生意。”
“近海生意?”郑玉华也是聪明人,联想到刚刚说的旱灾,便问道:“杨生是想着去内地买水,然后运回香港?”
“对。”杨文东点点头。
大规模运水的最佳模式,自然就是开运河,可这个时间太长了,在原先历史上,1965年东江水才算彻底引入香港,加上香港内部大规模建淡水储备,才解决了困扰香港数十年的缺水问题。
而在65年之前,香港数百万人以及大量工业、商业、建筑业用水,都处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甚至普通人三天才能平均获得一升水,只够勉强喝水。
工业影响更是严重,1963年,香港工业出口罕见的出现了下跌,长兴实业作为香港最大的工业集团,几年后的规模只会更大,受到的影响只会更严重。
无论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还是香港数百万华人的生存困难问题,他都需要早一点布局这次灾难,早做准备,虽说干不赢天灾,但至少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也让百万普通人能够舒适一点。
郑玉华想了想说道:“杨生,站在我个人的角度上来看,运水的人越多越好。
可从公司角度来出发,我们谁也不知道这干旱还会不会持续下去,说不定来了一场大台风,粤东那边有水了,那运水的船,也就没生意了。”
“真要是这样,我倒更开心了。”杨文东笑说道:“大不了旧船就再去做附近的正常航运生意就行了。
你也说了旧船的一个最大成本就是维护与维修,我们马上就有船坞了,这一块省掉,不可能亏的。”
就是现在,因为香港缺水,港府便委托香港的部分货轮去内地深处买水,运回香港。
这也算是个生意,港府出钱买单,不过对于杨文东来说,以后赚钱的方法太多了,如果只是为了赚钱,根本没必要参与这个。
之所以现在布局,是因为等到了旱灾非常严重的时候,船只就远远不够了。
这个年代,航运能够赚大钱就是因为船只紧张,现在港府需要几艘,那还好说,但再过一年旱灾严重,就会突然需要几十艘,哪来那么多空船?
且资本家最会做的就是趁机涨价,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平民。
郑玉华想了想说道:“好,那我可以购买一些非常旧的船,买回来可以先运水,等旱灾结束了,就做东南亚附近的生意,不去欧美那些太远的地方。”
“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只要不出安全问题就行了,废船也可以,挑一下好的,用几年再送去拆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