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饮料产业链的完善(第3页)

 杨文东点点头,又问:“理论上行的通,不过还是有很多问题的,香港如今的可乐被可口可乐垄断,他百事想进来,可不容易。”

 “百事可乐进入香港市场太晚了,那时候可口可乐已经成功了,外加又与太古这样的巨头合作,所以基本上没机会了。”周浩然又道:“但我说的机会,并非指香港市场,而是东南亚市场。

 百事可乐如今也准备大规模进军东南亚市场,因此也需要一个本土合作对象,类似于太古这样,可以替美国本土饮料巨头代工生产。”

 “如果能够供应东南亚部分国家的百事可乐,那这个代工,的确有搞头。”杨文东仔细思考后说道。

 饮料这个东西,就是集装箱出来了,海运成本都非常高,只能选择就近生产,可口可乐选择的就是太古集团。

 而在这个时代,去海外投资建工厂是非常繁琐的,需要考虑海外的管理、当地法律、汇率波动、当地地头蛇、不同文化习俗甚至还有政治风险乃至军事风险.

 实际上,即使在21世纪,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投资环境,都是偏阿三的,内地这种能让外资安稳的非常少。

 如果只是少数海外工厂,那总公司折腾一下,还能应付,可饮料巨头需要在全球建太多的工厂,哪有这个能力管理这么多?因此,除了欧洲等少数文化类似的国家,其他地方,饮料巨头基本上都是与本地合资或者直接找代工的。

 周浩然又

道:“这样一来,有着百事可乐庞大的需求,我们就也能向着饮料前端的产业渗透,最简单的就是自己搞制糖厂,一旦成功了,我们自己的饮料成本也会急剧降低。

 更重要的是,我们说不定有机会,搭上百事可乐的渠道。”

 “这个不太可能,我要百事可乐,找代工怎么可能还给渠道?”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不过,能够借助百事可乐,来发展我们自己的饮料产业链就够了。

 糖这个东西,以后我们做任何其他饮料都需要,甚至做食品也会需要。”

 人类喜欢饮料,本质就是喜欢甜,半数零食差不多也是这样,可以说,糖是食品工业的半壁江山,甚至从生物角度来说,大米面粉这种精致碳水,也是糖.

 “也是,那可以先谈代工合作。”周浩然接着说道:“不过他们之前找我,只是看中了我们的易拉罐,想让我们给他们生产一点,现在要谈的话,就是全范围的合作了。”

 杨文东道:“对,不过只要他们能够给我们足够的单子,我们也有把握把成本降低到太古差不多,屈臣氏是我的,我在工业上的成绩他们应该也清楚,

 所以这件事对我们双方还是有好处的,应该是有的谈的。”

 外资巨头与本土巨头合作,一直是永恒的双赢模式,就算哪一天杨文东要去东南亚投资,也一样会这样。

 “好的,我过两天,就在百事在香港的负责人聊聊这件事。”周浩然笑说道。

 ps:求月票

 以后第二章改成中午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