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产业升级的意义(第2页)
纺织业、服装业之所以一直被说成是夕阳行业,不是因为其规模不够大,而是进入门槛太低了,任何人都可以进来,如同服务行业之中的饭店、小超市一样。
虽然很多人发展不好,甚至到了最后破产了,可无数人前仆后继的涌入进来,导致了竞争非常激烈,最终所有人都赚不了多少。
不过这么多人、资本涌入进来的原因,正是因为其市场非常大,一年一万亿美元也毫不夸张,仅次于石油汽车地产粮食等核心商品。
而整个行业中,再难竞争,也是会有多个顶级企业诞生的,比如前世的阿迪达斯、耐克、优衣库、zArA、古驰、北面等等。
如果自己布局够早,或许也能成为了其中之一。
不过相比于那些抓住时间风口的行业,这种传统行业,他也是没有把握的,只能说尽量以资本推动,借助一些机遇,看看能不能成长起来了。
苏依依点点头道:“我知道,发展成世界级别的我不敢说,但在亚洲肯定能够获得一定市场的。”
“哈哈,要有点野心。”杨文东笑了笑,也没再多说什么。
实际上,如果没有未来内地改革开放后的大量人口红利以及其巨大的内部市场,想在服装业做大还真的不容易,因为这种行业跟零售超市一样,得有个基本盘。
没有基本盘,只是靠着不断的在海外国家发展,那也是很困难的。
而内地,就是香港资本的最佳资本盘。
……
时间很快到了5月,伯克希尔与长兴集团的合资公司:长伯纺织集团正式成立;
港府那边最终审批了40.6万尺地皮,长兴集团也是很爽快的一次性支付,随即各种基建工作开始准备,一百多名香港懂英语的技术人员前往美国进行学习,美方那边也开始拆除位于纽约州的一处工厂车间设备,准备迁移到香港;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后,杨文东也就没在意了,预估半年后,红磡的纺织工厂将会开工,为香港本身就已经很大的纺织产业,走向“强”的路线,因为目前香港的纺织出口,都是以低端为主。
时间进入70年代后,香港华人的“卷”,已经开始影响世界,各种出口额哪怕初期基数再低,但只要每年百分之十几甚至几十的往上涨,那十几二十年下来,也会变成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纺织、塑胶(塑胶花、玩具)、钟表加工,都已经成为了全球小有名气的加工基地,甚至有些国家还对香港的部分产业实行了制裁,这本身也是产业强大的证明。
不过从60年代开始,亚洲很多国家也开始正常发展,逐步的在走香港50年代曾经走过的路线,这些国家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人数够多、人工更便宜,那自然也会逐步争夺香港的一些生意。
这不是香港的独有遭遇,而是任何发展过的国家必然会遭到后发国家的追赶,加上资本也是跟水一样往低处流的,没有任何方法能够阻止,想要避免产业空心化,唯一的办法就是产业升级。
在70年代,最佳的产业升级方法,那就是即将爆发的电子工业,为此,杨文东也特意在香港港岛的北角,筹划了一个电子产业园区。
5月6日,天空良好,杨文东来到了北角长兴电子产业园区;
坐在车里的白玉姗看着周围的厂房,问道:“东哥,这里也有很多不是长兴集团的企业啊?”
“对,很多都是其他工厂,荣耀在这边将产业链构建之后,又建了很多物业,港府、恒生银行也配合引导企业集中,然后很多电子工厂就来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这样一来,大家都方便,成本也能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