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蓝烟囱’旧址(第2页)

 

一个不擅长化工产业的香港,在这种高技术难题上进行研发也不现实,海外建研发基地才是最快的方法;

 

而杜邦公司,也是原先历史上研究出塑料瓶的企业,虽然杨文东不清楚是谁研究出来的,但能够挖一些人过来,对自己也是好的,如果能够挖来历史上的团队,那就更不亏了。

 

“杜邦?这家公司在美国也是顶级化学公司了,想从这家公司挖人,恐怕不容易啊。”魏泽涛笑说道。

 

杨文东道:“对,是不容易,但钱到位肯定可以的,这个研究,本身就肯定很费资金,但成功了,我们的收益也会大的惊人。”

 

塑料瓶在前世是饮料的最大载体,就算一个塑料瓶不到一分钱专利费,一年的收益也是非常可怕的;

 

但想拿到这个收益,投入也必须很高,涉及到材料的研究,烧钱都是非常厉害的,且能不能成功,还得看运气;

 

很多时候努力很多年没有成果,但可能一个偶然的机会就发现了什么特殊东西,结果迎来暴利,如同伟哥.

 

“明白,我立刻投入公司的资源,开始这个项目。”魏泽涛回道。

 

杨文东又问:“这个也需要设备公司的配合,东盛那边听说最近要上市了吧?”

 

从自己创业开始,最大的设备合作商就是东盛制造,这家原先历史上80年代就不存在的企业,如今因为与长兴集团绑定了合作关系,规模已经变得非常大了。

 

而去年远东交易所成立,让很多华资企业可以上市融资了,东盛也是其中之一。

 

魏泽涛回道:“对,我这边还有东盛30%的股份,杨生是想再收购一些吗?”

 

“不用,我们也不需要吞并合作企业。”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不过可以为他们助力一点,公布一些有利于东盛的好消息,适当抬高它的市值,方便东盛获得足够的融资吧。”

 

其实东盛可以说是长兴集团乃至于香港制造业的一个核心企业,自己旗下的纸张、便利贴、塑料生产设备、饮料生产线、各种定制设备都是东盛制作的;

 

不过东盛的创始人团队没有出售公司的意思,他也不好强制收购,再说东盛能够发展到现在,一部分是依赖长兴集团,另一部分是依赖这些人,真要是被自己收购了,还未必能够有今天这个能力。

 

魏泽涛答应道:“好,我会配合东盛的。”

 

1970年,香港的地市股市都呈现了非常好的上涨趋势,受此影响,很多华资企业准备在今年上市,远东交易所自然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有一点业内名气或者规模就行。

 

从观塘回长兴大厦之后,杨文东叫来了郑志杰与方先名,道:“最近我们早期投资的一些企业即将上市了,你们也适当的发布一些有利消息,让他们能够融资更多的资金,这样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

 

方先名答应道:“好的,杨生,金融这一块我这边没问题,目前很多也是我这边做担保审核,安排他们与恒生银行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