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一举多得的香港博物馆计划(第3页)

 

在80年代之前,英国是真心实意的想将香港建成亚洲的东方明珠,加上其特殊的位置、优质的港口,以及本地大量精英群体的发展,也成就了未来黄金时代的香港。

 

在巅峰时期,香港人可以说钱如流水,那一个博物馆,也肯定是能够盈利的。

 

当然,66-67年肯定会亏,但也就两年,熬过去了就是一切海阔天空了。

 

“杨生就这么有信心”霍营东笑问道。

 

“当然。”杨文东笑了笑。

 

最后一步,如果博物馆实在不行,那以后就换个位置,原地则建楼,那只看经济收益,估计赚的会比博物馆长期经营的好二不拆,还要多的多.

 

不过,杨文东也不差某一栋楼,博物馆如果能够成功,那意义更大。

 

“好,这件事我会跟华润的人商量下。”见杨文东如此坚持,霍营东也就答应说道:“他们应该会与内地有关部门商量,如果能够大量卖你古董,那博物馆就可以建了。

 

不过一些有价值的古董,恐怕不可能卖。”

 

杨文东又道:“其实不一定必须都要卖给我,很多国宝我也不想买,也买不起,不妨考虑租,全球很多博物馆也会像国家租国宝级的古董的。”

 

哪怕是改开之后,能够出售的古董也是有限制的,而一家博物馆,想要长盛不息,那里面的展品最好也需要经常性的更换;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古董很是昂贵,搬运的成本很高,但全球之间的博物馆还是经常性的把古董运来运去。

 

“租”霍营东想了想说道:“这样的话,倒是更符合两边的收益了。”

 

他是何等聪明,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好处。

 

一来杨文东不需要费大量资金购买古董,毕竟他不是赵从衍那个古董疯子;

 

二来内地政府就不需要纠结国宝级古董该不该卖的问题;

 

三来内地可以通过租赁获得更多的外汇,杨文东这边又因为经常变换的古董,可以重复招揽客户。

 

完全就是一举多得了。

 

“对,这里面我想霍生也明白。”杨文东笑了笑说道:“古董放在香港展览,也不算流失j外,还能让香港华人看到国内的历史,又能给我们双方带来外汇。”

 

霍营东点点头说道:“好,这件事我会全力推动。”

 

他也没发现,这个合作中,还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古董放在国内生灰,那还不如拿到香港来展览。

 

既有意义,又有外汇。

 

“多谢霍生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至于运粮之事,没什么问题,我的船只要到了香港,那就可以与华润合作了。”

 

“杨生大义。”霍营东点点头说道。

 

他自然已经知晓,杨文东的报价,利润基本上不高,比起其他趁火打劫的,要好太多了。

 

不管是zzqx,还是单纯的为几亿百姓服务,都可以说一句“先生大义”了。

 

霍营东离开后,杨文东叫来了郑志杰,跟他说了博物馆之事。

 

郑志杰听完后说道:“博物馆这个东西有大有小,小的投资也并不大,大的那恐怕上亿港元也不够。”

 

“不需要那种成超级大的,符合香港需求的就行了。”杨文东说道:“这件事并非为了囤地,我也是想真心建个博物馆。”

 

有些项目,实用性小于囤地,有些是双用,有些则是真正做事的。

 

这个博物馆,杨文东自然也是想真心做好的,而不是借机囤地。

 

想囤地,有的是各种机会,没必要这样玩,甚至,这个博物馆连盈利,都不是主要的。

 

如果真的能够名留青史,那就算以后钱养着也无所谓,只要再过几年,他的资产必然可能翻倍的增长,哪怕博物馆能够盈利,他也不会很在乎。

 

“好的,只是博物馆这种结构,香港没有这种设计师。”郑志杰想了想说道:“正好贝津铭大师下一周就要来香港交四季酒店的设计图了。

 

到时候,我再请教一下他。”

 

ps:求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