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第一款电子表的诞生(第3页)
杨文东拿起几个后看了起来,随即问道:“这些电子表,准确度多少?”
在前世,估计没人会考虑这个问题,这一个手表还能不准?大家的手机,时间可都是一模一样的;
但在互联网之前,任何机械产品、电子产品上的时间,都是自己调的,其时间也是自己内部计算的,不存在联网校准的说法;
即使是现在的机械表,隔一段时间都需要重新矫正一下,一般就是对比电视机上的新闻时间,如果是70后,那对这种事或许还有记忆:经常性的对着中央电视台对表.
王志群回道:“差不多1天会偏两分钟时间,这基本上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极限了,而且这两分钟也只是一个范围,具体是快是慢,我们控制不了,完全也是随机的;
另外如果发生断电,时间也是需要重新设置的,从零开始。”
“1天2分钟?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够用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只要不是从事一些特殊职业,那大概知道一个时间就好了,差个几分钟一般没事,时代技术就做不到精准;
哪怕是特工之类的,手中手表是最好的,在行动之前也得对时间。
“是的,对于一般人来说,足够了。”王志群也回道。
杨文东又问道:“那成本多少,算过了没有?”
王志群回道:“成本方面,最核心的就是液晶片与内部的晶体管,成本大概在630港元左右。”
“630?这可比一般的机械表贵多了?”杨文东惊讶问道。
王志群道:“是的,主要也是因为研发成本过高,生产设备也比较贵,想维持秒级别的精准,对材料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理论上如果成本回收了,那后续的成本就会急剧降低;
而且如今也是市场刚刚开始的时候,多少人能够接受电子表,我们也不确定,开始只能走高价路线。”
“如果早期成本不算进去呢?”杨文东反问道。
电子产品在初期出来的时候,的确是离谱的贵的,比如原先历史上的街机、计算器、计算机等等,价格极其昂贵;
电子表的历史,杨文东不太清楚,但其取代机械表似乎也是7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也就是说早期价格还是挺贵的;
不过,电子产业最核心的就是技术迭代导致的成本降低,只要给足够的时间,芯片是真的能跌到几乎沙子价的。
ps:求月票
我查了资料,第一款电子表价格离谱的贵,但为什么我查不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