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怡和集团的相约


第639章怡和集团的相约

原先历史上,老李在内地发生一些事情后,便将大量资本投资到了欧洲与英国,虽然这些投资在一定程度并没有赚很多钱,甚至部分还是亏损了,但却不能说这是一个错误的投资;

当资产到了一定级别之后,考虑的就不是要多少年翻倍,而是长期的稳定性,水电气港口之类的就是最佳选择。

如今自己在英国这边的投资才刚刚开始,关系网也才刚刚开始打造,直接盯上核心产业肯定行不通,甚至这个时代英国也还是国有资本控制基建的,只有到了撒切尔时代才开始私有化。

不过核心的基建之外,很多产业也是社会发展必须的,比如酒店、公寓等等,这些外资还是可以先适度投入的,也适合杨文东的资本级别,虽然他如今在香港是大亨级别的,但对比欧美,还是有很多同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财团、上市公司与企业的;

想靠着传统行业,进行弯道超车,即使是穿越者也很难实现,唯独电子产业、互联网产业、少数科技产业等等,这些蛋糕无限扩大、大财团反应缓慢的时候,才有可能成功,且即使如此,适当的时候也得与一些大财团共享利益,这样才能最大利益发展。

这也是杨文东适当需要依赖英国的原因,光靠着香港的人口、教育能力,想做大电子产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再有创意没足够可以实现技术的人才也是没用的,至于挖人什么的,也只能缓解一些小问题,全面性的只能依靠一个教育发达的区域,甚至80年代的内地都可能做不到这一点。

与渣打银行达成初步协议后,杨文东又前往了其他几家英国银行,其中也包括未来会尝试收购渣打的劳埃德银行,让多家供应商为自己服务,最终选择最合适的,也是应该的。

同样后续的几天,杨文东在伦敦也碰面了几位zz人士,不过也只是认识一下,在一些资金层面适当帮助一些,可以说不做非常强的同盟,但增加一点关系,未来真发生什么事,也不需要很大的帮助,适当的即可、甚至不阻碍就行。

这也是zz投资的必须,毕竟那么多不同的利益代表,即使是欧美的石油、军工巨头都会选择自己全力扶持的对象,根本做不到对所有对象进行投资。

这种国家层面的zz太复杂了,远比香港复杂的多。

商业方面,杨文东又参观了曾经被家乐福收购的victorvae超市,这家小超市在被家乐福收购的时候全英一共也只有46家,伦敦33家;而随着适当资本的投入,店铺数量增加了三倍,伦敦这边的数量已经高达百家;

刘华宇介绍完之后说道:“杨生,目前限制victorvae超市扩张的不是资金,毕竟我们在英国的超市与亚洲不一样,不需要追求物业自持;

限制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交通、信息沟通,甚至因为英国港口的低效率,导致我们从亚洲买来的货物经常不能准时抵达,这造成了一定程度货物的短缺。”

在亚洲的超市,比如香港、新加坡、湾湾或者马来西亚、泰国等等,因为这些地方的经济对比欧美还差得远,除了香港之外,其他地方的房价并不高,且杨文东这个老板也非常看好亚洲很多城市的未来,也看好地产行业,所以当地的超市,除了少数,其他的能自持就尽量自持,包括电影院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