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保障房政策的博弈(第2页)

可一个国家会出现这种情况,香港却很难,因为作为东西方交接的桥梁,它能够获得大量国际资本,甚至还有未来的内地资本,这也是为什麽未来香港房价能够上天的根本原因。

麦理浩也听出杨文东的意思,便笑道:“杨生,香港地产行业之中,你也算是比较成功的,而我在商业方面也没什麽经验,所以我想询问一下,如果港府想修建保障房,该如何做?”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杨文东想了想,还是准备说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无论如何,麦理浩的初衷是好的,这件事对于很多最底层的香港人或者内地迁移来的人,是有益的;

或许这件事最终不会完全成功,可只成功了1%与成功了10%,也是不一样的,几个点的差距,就可能影响数千乃至数万人;

而对他来说,他也不准备参与这件事,只是提供一点后世网际网路方面激烈的经验,对于自己也没什麽损失。

麦理浩道:“请讲。”

杨文东道:“第一,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于理想化,要考虑现实问题,港府大规模建这些保障房,必然会影响现有英资丶华资地产巨商的利益,甚至一些香港议员丶官员或者一些本土非政商的利益;

任何改革,都不能强硬,而是需要兼顾所有人,所以港府的保障房,最开始公布的时候不要激进,而是先说建少数,避免市场剧烈反应;

另外所建的保障房,无论是对外宣传还是真的实行,都针对那些非常穷困的人,比如残疾人家庭丶重病家庭丶孤寡老人丶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人,这些人基本上本身也没有购房能力,对于现有的地产市场,也几乎没什麽影响。”

“杨生,你这个建议很不错,避免任何没必要的冲突。”麦理浩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道:“过奖了,其实港府即使真的建保障房,哪怕预算充足,也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这第一步建起来的保障房,本身就应该先照顾这些最困难的群体,也能够体现港府的政策是为了百姓群体,这样对大家都好。

至于以后,保障房会进一步扩张到其他群体,那以后再说,现在不要激起矛盾,至少先将这些困难群体的房子安心建好再说。

而不是先大规模公开影响市场丶导致社会矛盾冲突,并且也会引起数量庞大的普通人群体来抢夺这些保障房资源,这样做只能说百害而无一利。”

以港府与麦理浩的能力,即使诸多财团反对,他们多多少少也是能够建一些保障房的,只是这些保障房,真的是让无数普通人抢破头,甚至很多人付出巨大代价还没有成功,等了多少年也等不到,平白经历了巨大的失望;

与其如此,还不如先在最早期设定无法规避的限制,比如残疾人丶曾经参与抗战的老人丶有重大疾病的丶孤儿寡母等等,这些条件一旦设置,那新建的保障房能够申请的人数也就不多,至少可以满足一部分,而其他正常人群体,也避免了争夺的心思,不会在心情上期待太高而导致以后的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