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规格太高了

“广儿,你这个想法我是支持的,西方有些东西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是也不代表完全都是糟粕。”

“我也认为,劳务是有它的价值的。”

“但是这个观念如果要写,你要谨慎。”

“一个是当下的大环境,毫无疑问,劳务价值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违背的,真要发表出来,一定会有人给你扣上反马克思主义的大帽子。”

“这一点,你要有心理准备。”

“其次,写这篇文章,要做到切实有据,我觉得要与‘生产三要素’划割开来!”

“这一点,我建议你去询问岱老,要论中西合璧,岱老绝对是其中翘楚,他肯定能给你最精确的指导。”

李长河没有劝何晓峰放弃这个想法,因为他看的出来,何晓峰心里其实早就有了主意。

事实上在李长河看来,何晓峰的心态,只是如今北大学生的一种缩影。

在北大校园内,如今对马克思经济持有怀疑态度的经济系学生,不在少数。

原因就在于,77.78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农村,工厂,各个生产单位出来的,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已经参与过了各种劳动。

也因此,他们会发现,单纯的马克思经济理论,跟他们在基层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情况并不一样。

这也是北大的这几届新生思想格外放开的原因,基层的工作经历让他们绝不会被教条主义束缚,不会盲目的迷信理论。

也因此,每一个都是心智坚定之辈,就像何晓峰这种。

他今天找李长河交流,其实也只是探讨一下,李长河估计,即便是自己劝他,他也不会改变主意。

“放心吧,长河,我知道你说的这些,要不然我也不会先找你聊聊。”

“其实这个想法,我本来是打算在今年咱们北大的【五四科学研讨会】上提出来的,所以先找你聊一聊。”

“现在看来,这个话题,是不能轻易的展开,必须得有足够的资料和论据。”

“等回去以后,我就去找岱老求指点一下。”

何晓峰此刻正色的跟李长河说道。

而此时,他们点好的饭菜也端了上来。

“来,吃饭!”

两个人美滋滋的吃了一顿,随后回到了学校。

转眼间,二月份过完,时间步入了三月份。

天气渐渐的暖了起来。

而《牧马人》剧组,此刻也重新开始集结,然后开始拍京城的戏份。

事实上,京城的戏份在全篇占据的比重很大,因为本身影片就是以许灵均回忆的视角展开的。

而穿插的主线,是他跟父亲回忆的对话。

周末的时候,李长河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京城饭店。

这两天要拍饭店的戏份,所以朱琳他们要来京城饭店取景,然后外拍几个镜头。

这个也是要打申请的,毕竟京城饭店有很多的外国人和政要团体,不能随意拍摄。

不过有北影厂的背书,加上李长河的面子,京城饭店那边同意了朱琳他们的取景。

选在了周末这一天,也是方便李长河来协调。

“长河,真没想到,你爱人这么快就当上导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