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老师的一贯作风(第3页)

十三岁的徐慧还是一脸的疑惑。

包括小武也很困惑,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

李丽质笑着看着远处的景色,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领着她们沿着山道走着。

温泉池边,兄弟两人还呆坐着。

李治望着骊山的西面道:“慎弟,你想回东宫吗?”

李慎点头道:“想回去了。”

长安的冬至刚过去,李承乾披着大氅,长安城东市的一处鼓楼,从这里虽说眺望不到整个长安城的全貌,但可以看到整个东市。

明达扶着栏杆,深呼吸一口气,才长长地吐出,道:“雪中的长安城好漂亮。”

李承乾道:“往后经常来看看。”

“皇兄说的是。”

“现在身为太子,皇兄我要守备长安,等父皇回来了一起去长安城外看看。”

明亮的眼眸中倒映着东市的热闹景象,行人与一片银装的长安城相容。

牵着妹妹从鼓楼下来的时候,李承乾问着一旁的李道彦,“父皇在骊山冬猎,可还有需要什么的?”

“陛下没有派人送话过来。”

李承乾领着妹妹在护卫的护送下,一路从东市走过。

一路上还买了一些糕点,回去的时候,李承乾顺路看了看朱雀大街沟渠的修缮。

修缮的工事还算顺利,只不过在这个物资还匮乏的大唐进度很慢,许多石匠还在费力打磨着石板。

从热闹的朱雀大街走回皇城,朱雀大街的喧闹声变小了,再走一段路就听不到那些人间烟火气的声音。

朝中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太子来办,李承乾领着妹妹回到中书省,翻看着休沐期间带来的卷宗。

因这两年的汛情,在京兆府的安排下,已开始有人口迁入洛阳或者是关中。

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支教也能带动人口迁移。

张玄素从洛阳又送来了奏章,所写的是将一些奴籍人口转移到良人籍的事。

有不少想要自赎的人,李承乾蹙眉看着,张玄素想要面对他们的奴籍可这就涉及到了主家的意愿。

相比于张玄素的忧虑,马周的奏章更直接,他直接给这些奴籍改了户,至于是不是逃奴这种事,暂且先不论,等麻烦找上门了再做处理。

因有些门阀手中的奴籍太多了,他们自己手忙脚乱管不过来,朝中可以静观其变,不用自乱阵脚。

“太子殿下,赵国公来了。”

闻言,李承乾抬头看去见到穿着一身素色长衫的舅舅,也见到了跟在后方的李治与李慎,还有东阳。

还未舅舅开口,李治便快步而来,道:“听舅舅说要回长安帮助皇兄处理朝政,弟弟就跟着回来。”

李慎也走到近前,道:“嗯。”

东阳低声道:“父皇让妹妹与皇兄去看望虞世南老先生。”

长孙无忌笑着道:“陛下命臣将晋王与纪王带来。”

李承乾先让东阳照顾两个弟弟与妹妹,而后请着舅舅,揣手而坐,道:“父皇在骊山冬猎如何?”

长孙无忌饮下一口热茶,长出一口气,神色凝重道:“都挺好的。”

李承乾给舅舅续上一些热茶,听着茶水入碗的淅沥声,又道:“舅舅不用与孤遮掩。”

长孙无忌道:“陛下在重新考虑,还要不要引东夷大儒谷那律入朝为官。”

李承乾自顾自喝着茶。

长孙无忌又道:“不过有人向陛下提议给谷那律一个虚衔,先拟定谏议大夫一职赐予谷那律,就算是这位大儒不来朝中,也可以给他官职。”

“父皇答应了?”

“被房相否决了。”

李承乾思量道:“还真是老师一贯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