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参与朝争(第2页)

李承乾苦恼道:“孤一直觉得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臣奉命行事,不会有半分怠慢。”

“做事要多想,别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

许敬宗神色一凛道:“臣明白了,殿下放心,谷雨时节之前,各县各地的纺织作坊都能建设好。”

上官仪在咸阳县留了半年,确定了棉麻布纺织生产的可行性。

今年关中必须要先把路铺好了,等棉花一到便投入生产。

无它,只因这些年一次次证明了,生产制造的收益是耕田种地的数倍,渭北这片地与渭南不同。

渭北与泾阳很适合作坊业的兴建。

李承乾叮嘱道:“关中产业需要人保驾护航,老许你说呢?”

“臣领命。”

与许敬宗叮嘱了几句,李承乾又与李绩大将军在各县逛了逛,黄昏时分才回了宫。

这些天,刚开朝的这两天,朝中众人忙得脚不沾地。

看到苏婉端着一盆奶就要去倒了,李承乾道:“太浪费了!”

闻言,苏婉脸上一红有些为难,别人或许不知道,难道丈夫还不明白吗?

李承乾接过这盆道:“孤用来泡脚。”

苏婉与宁儿的脸上同时闪过一片红霞,有些羞愧难当,连忙将寝殿的门窗关上,不让别人看到太子殿下正在用奶水泡脚。

两个月大的儿子正是最会哭闹的年纪,苏婉见孩子又哭了,急忙去哄。

这两天李承乾与往日一样,每天都去早朝,下了早朝便回了东宫。

之后李承乾才从李治的口中得知,许敬宗没找到人为关中的作坊撑腰,也没有去攀附谁,更没有去寻找什么庇护。

许敬宗做了一件很厚脸皮的事,他将郑公在朝堂上说过的话语,当作标语,写在每个作坊的墙外。

命各县乡民时刻去看,时刻去读,心中铭记。

见皇兄站起身朝着东宫外走去,李治跟在后头道:“皇兄是要去中书省了?”

“嗯,三省六部就要一团乱了,孤怎能不去。”

“稚奴帮皇兄。”

任由弟弟跟在身后,李承乾走出承天门,一路来到中书省门前,就听到了褚遂良的怒骂声。

“许敬宗这个无耻小人!”他一边走一边与身边的几个文官吏说着。

李治站在皇兄身后,望着脚步匆匆离开的褚遂良。

“看来褚侍郎对许少尹的行径很不满。”

闻言,李治回头看去,见到了一个面带笑容的中年官吏,穿着蓝色的官袍看着官职不小。

李承乾侧目看去,将李治拉到一旁,不让弟弟靠近这个人。

见状,杜正伦道:“下官对太子殿下没有恶意。”

李承乾将弟弟拉到身后,面对着杜正伦道:“杜侍郎,下一次来见孤能从正面走来吗?”

杜正伦递上一封书信道:“这是渤海送来的书信。”

李承乾接过书信,当即打开看着。

杜正伦又道:“地方士族几次说起东宫太子。”

李承乾看完书信又递还给他,道:“无妨,这种事交给父皇就好,往后也不用与孤说。”

杜正伦点头接过书信便离开了。

见皇兄也对这位杜侍郎这么有戒心,李治好奇道:“这位是何人?”

李承乾道:“给父皇搜罗消息的。”

李治了然点头。

走到中书省门前,李承乾先是领着弟弟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听着里面的争论。

中书省内,岑文本问道:“兵部呈报,今年的军中兵械怎么还未造好?”

众人的目光看向工部尚书阎立本。

“是于侍郎没有给工部银钱,没有银钱怎么造?”

刑部侍郎狄知逊道:“今年朝中是没钱了吗?”

上官仪坐在一旁听着,在御史台任职御史之后,他也可以来这里听朝章政事,先从学会记录开始。

今年刚开朝,朝中诸多要事积压在了一起,三省六部都来要钱。

于志宁一边忙得头如斗大,有些恼怒地道:“兵部没有给账册,让下官如何给钱?”

岑文本坐在当中,一副不动如山的样子,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兵部。

兵部尚书段瓒道:“此事交给秘书监了,为何还未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