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议东征(第2页)




相里玄奖接着道:“去年冬季,在高句丽王高建武的筵席上,渊盖苏文带兵进入宴席,杀害了高句丽臣子数百人,而后渊盖苏文亲手斩杀了高句丽王高建武,并且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为高句丽的新王。”



“而渊盖苏文封自己为高句丽的大莫离支,一手把持朝政,一手把握兵权,臣从高句丽逃出来时,渊盖苏文似乎察觉了幽州的兵马异动,并且在辽水安排了重兵把守。”



在相里玄奖的讲述中,皇帝与太子听了高句丽王室内部的血腥夺权。



李世民面无表情,李承乾也是沉默良久。



相里玄奖作揖道:“高句丽的兵力与人口,臣都记录在卷宗上,只是还未记录完备,逃离高句丽时实在匆忙。”



“一来一回你也不容易,且先回去歇息。”



“喏。”



等人出了殿,李承乾低声道:“父皇,相里玄奖是何出身?”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卷宗,道:“此人出身魏州冠氏,早年前便投效了。”



“礼部尚书的位置空悬至今。”



知道儿子的意思,李世民沉声道:“用人该多有些城府,先让他任礼部侍郎。”



李承乾笑着道:“谢父皇,往后儿臣再提拔他。”



李世民拿起茶碗准备饮下一口,但又放下,不悦道:“你还觉得你在朝中的羽翼不够多吗?”



“有功之臣自然要升迁封赏。”



李承乾很想说,现在朝中六部的官吏都是父皇的亲信,东宫这点羽翼算得了什么,又拿出袖子里拿出一张折好的纸张,“这是中书省众臣对东征高句丽的看法。”



李世民接过纸张蹙眉看着,“这还将他们的话语记下来了?”



李承乾笑道:“父皇善于听从劝谏,儿臣也要效仿,多听听朝臣们的意见。”



李世民将纸张放在桌上,这几个月承乾又去与玄龄私下谈话,又去拜访郑公,还敲打了辅机,他一直都在为东征的事做准备。



“以前朕听郑公说历朝历代的太子,为了积蓄朝中的势力,笼络人心或者联姻来捆绑朝臣。”



李承乾坐在一旁安静听着父皇的讲述。



李世民道:“不过郑公有说你不屑用这些手段,也从未用过这些手段,所以他对你的赞誉很高,去见了他之后,他一定交代了许多事吧。”



李承乾颔首,“那是老师与舅爷教导得好,是舅爷教会儿臣如何去当一个储君,也是老师教导儿臣该如何行使储君的权力。”



安静的皇城中,吏部的大门敞开着,一群吏部官吏脚步匆匆,忙碌地走动向关中各县传递着文书。



忙碌中张玄素又看了眼赵国公的脸色,道:“听闻高句丽的使者来了。”



长孙无忌一边书写着文书,全神贯注也没有搭理身边的人。



吏部还有几个人正在交谈着。



张玄素又道:“相里玄奖回来了,这高句丽使者也跟着来了长安,听说是来朝贡了。”



见赵国公依旧不搭理自己,张玄素也不再说话了。



有人凑近又问道:“难道说高句丽朝贡了,陛下不打算东征了?”



长孙无忌不悦地抬头看了几人一眼,众人连忙低下头接着忙碌,



高句丽的使者被鸿胪寺的使者领到了四方馆,此人一到四方馆便引来了新罗使者金春秋的敌意。



双方因此还在四方馆打了一架。



等李承乾听到这件事的事,已与父皇谈完了朝会时的安排,在承天门前听着褚遂良倒苦水。



听朝臣倒苦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他道:“殿下,朝中就要东征了,现在的高句丽又来朝贡称臣,有人说这一次不东征了。”



李承乾揣着手看着夕阳,听着褚遂良絮叨的话语。



夕阳下的承天门前,只有君臣两人,两人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



“褚遂良看的书一定很多吧。”



“臣自认学富五车。”



“那你一定听过臧哀伯的故事,孤先前看春秋又见到了这个故事。”



一听臧哀伯,褚遂良神色了然道:“臣明白了,一个高句丽使者而已,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