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200章、最重要的当然是兵权(第2页)

 “如此一来,皇城之内,午门内外,君臣相济相成。紫禁城辟出一个真正的外朝,一房五院都入午门办事。”朱常洛看着他们,“要见到那景象,财计方面便要先准备妥当。卿等以为如何?”

 大家都听明白了:落脚点仍然是如今要推行的新政。

 皇帝已经摆明了给大家一个天花板更高的未来,但想要真正走到这个未来,就需要天下官员上下一心为这个未来而努力。

 努力收上税来,既保证添官加俸后自己的待遇,也保证皇帝能够把他的紫禁城真正割出一小块来,从象征意义和实际地位上就与群臣共治天下。

 朱常洛听着他们俯首称是,知道朝堂的注意力就此要真正转移到将来了。

 眼前这点新党、旧党之争,在朝堂格局如此大的变动面前已经微不足道。

 皇帝当然不算退让,他的意志既能够通过互相钳制的五相先行确定,又能够延伸到中枢和地方的具体个人。

 所以这反而是要更高效地集中大明的财富,更加明确地把官和绅分离。

 不入朝为官,就只是一个在享受优待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责任的民。

 入朝为官,就投身进了一个更精密的系统。往上走的路径更多,对下有来自皇权的坚决维护,对上也有密奏和每一次进修接触皇帝的机会,天花板更突破了两百年来的祖制。

 太祖是怎么想的群臣不管,群臣只知道皇帝肯让出这样一些象征和名位,决心真的很大。

 人人都能想象到这五相有名有实之后,历经多年会是什么样的格局:如果皇帝的才干不够,那么不见得还能稳稳驾驭住这种格局。

 而后开始依次举行的,是进贤院、施政院、枢密院的内部会议。

 进贤院、施政院那边的都相对简单,就目前而言变动不大。

 但枢密院不同。

 朱常洛移驾武英殿,在那里,除了田乐和李成梁,兵部侍郎、五府都督和部分勋臣也奉旨到了。

 田乐此时才说出自己心底里的一些隐忧。

 “陛下,这武英大学士,臣之后每一任如何……”

 李成梁和张维贤都看着朱常洛。

 武相必定是文臣出身,枢密院当中虽有勋臣、武将,却也有大量文臣。

 田乐表面上问的是他自己之后,实际上问的是皇帝之后。

 兵权以这种形势让文臣能够更加深入,将来会不会有社稷之忧?

 当然是会有的。

 朱常洛只说道:“自此后,军务自成一体。武英大学士必是孤臣,兵部官员则有进无出。”

 两个兵部侍郎心中一震:这就被框死了?

 “朕不妨直言,今后枢密院体系除武英大学士之外,毫不过问其余朝政,只专管军务。”朱常洛看着那两个兵部侍郎,“军务,是需要专精的。即便只是纸上谈兵,也要知兵,不是随便什么文臣就能过来对兵事指手画脚。同样,军务也不可凌驾于朝政之上,寻常时候要遵从大局所需,万一之时则闻令而动。”

 他伸出了三根手指:“其一,朕自内帑专为枢密院上下设津贴。其二,朕责令每年专列军务开支,其后只是枢密院内专责监审。其三,朕此次下定决心大改中枢衙署,倒有大半是为了枢密院。”

 到了他们面前,朱常洛再不藏着掖着了。

 最重要的当然是兵权,其他四相的设立,本质上是彻底拿到从上到下完完整整的兵权。

 要给军队体系看到的,是更大的空间。

 从边军到地方卫所,从京营到长江水师,从军屯到兵备,从武将铨选擢迁到将来举国上下的军事体系,李成梁没想到皇帝有这么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