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229章、都想借题发挥(第2页)

 “自然。当年就奏请过清查诸王

土地,但不了了之。”

 “清查诸王土地?”朱常洛眼神凝重,“那些折禄庄田?”

 “正是。积欠既多,给的折禄庄田也越来越多……”

 王锡爵开始解释起来。

 朱翊钧是一个对宗室“友好”的皇帝,张居正控了十年但死得早了,朱翊钧刚刚亲政,此后就开始了大撒币。

 给永宁公主庄田二千五百九十五顷八十二亩,给肃王二千二百四十三顷五十亩,给他的亲弟弟更是把除藩的景王旧地庄田四万顷……

 王锡爵等人站在朝廷的立场,当然希望把更多土地从宗藩手里解放出来。

 这些土地,按王锡爵的说法已经多至十余万顷。

 那可是一千多万亩的土地。

 这个问题终究是因为楚藩爆出来的伪楚王一案被推到了朱常洛面前。

 宗室负担这个老大难问题虽然是朱常洛想要主动解决的,但群臣借题发挥事先造势的方式让朱常洛有些被动。

 他看着王锡爵,心里知道这是设了一房四院、五相共治之后的必然结果。

 王锡爵想树立权威、留下功绩,确实没有比成功搞定了宗室负担这件事更好的了。他因为动了官绅利益而不好的名声,也会因此得到扭转。

 只要如今的皇帝从国家财计的长远考虑出发愿意伤害宗室就行。

 “当年太上皇帝提出开宗禁,允从四民之业、弛出入之禁,但诸藩不论贫富,都极力反对。弛禁开科,利于诸将军、中尉,诸藩为何反对?宗禄之权、庄田之利,尽在亲王。”王锡爵看着朱常洛郑重说道,“陛下御极之初,也提了允弛禁开科,但如今成效如何?宗禄尽操于藩王,贫苦宗室如何能自处?现在是楚藩先出问题,后面自然会有更多问题。”

 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朝廷其实就已经正式开放宗室之中最底层的奉国中尉入仕之禁,准许他们入学应举。

 但是这最底层的奉国中尉里,禄米都被藩王操控,脱产读书从科考之中走出来并不容易。

 王锡爵的意见:不论如今朱华奎的血脉真相如何,宗室的核心问题都是各藩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均。

 “这么说,三法司这次去查楚王一案,你与沈鲤的意见都是定了要查钱粮?宗室的事该礼部来管,那么申时行也这么看?”

 朱常洛直呼名字,不满是表达出来了的。

 “臣与仲化是这样想的,汝默也以为是好时机。”王锡爵认了下来。

 朱常洛盯着他:“你们倒不怕朕不高兴。”

 “臣等一心忠君为国,陛下自会体谅。”

 朱常洛淡漠地说道:“既然已经都闹开了,你们认为该怎么改,拿出方略呈上来吧。”

 看着王锡爵请罪告退离开,朱常洛默默坐了好久。

 他原先的想法是让昌明号渐渐显露出盈利能力,然后让诸藩把自己的资产自愿交到昌明号来打理,这样的动荡是最小的。

 但这楚宗案爆了出来,文臣这边就想毕其功于一役了。

 王锡爵剖解了半天,想说服朱常洛的是宗藩乱不起来,因为诸藩里占绝大多数的中下层和藩王、郡王们有利益矛盾。

 对朱常洛来说,这次可以演一出戏:是设了一房四院之后,“诸相”和文臣群起而逼迫,皇帝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他们可以去做这个宗室的敌人,只要朱常洛愿意点头推动。

 这算是设了一房四院之后,重臣第一回明摆着向君权施压了,虽然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宗禄难题,为了国计。

 只不过朱常洛并不想让他们来主导这件事:宗室的一千多万亩土地,他是想掌控在自己手里,通过昌明号更加高效来利用的,而非又散入各地方,进入到官绅们的兼并进程里。

 让他们先造势也行,藩王们毕竟要求到他头上,请皇帝为亲戚们做主。

 最后的决定权毕竟还是在朱常洛手上。

 ……

 短时间内,朝堂上弹劾一些藩王行贿的奏疏也出现了。

 风一动,已经有藩王感觉苗头不对,希望通过向在朝官员行贿的方式来维护现有制度。

 过了不久,楚王弹劾朱华趆数桩罪、朱华趆联合了包括三位郡王在内的二十九位楚藩宗亲再次弹劾朱华奎是外姓的题本都到了北京。

 鉴察院那边是让湖广抚按开始查,刑部和大理寺则各选了两人下去。

 礼部则开始了新的宗藩条例的部议。

 这件事自然连李太后都被惊动了,因为也有许多宗室来信向她哭诉。

 尤其是潞王。

 朱常洛很早就向李太后表达过要对宗室进行一些改革的想法,此时也只是对她说会考虑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