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泰昌朝的第一例“谋反”(第2页)
今天他申时行终于想明白了。
并不是说所谓“民意”可以不用在乎。如果不需要在乎,那他申时行就不会被请回来。
但现在,京营既然可以开拔到地方,就说明这一部分“民意”可以不用在乎了。所以,他申时行也该离开了。
儒学已经定然会有一个新面貌,这个过程里,岂能不经历血与火?
偏偏还有些人觉得可以借皇帝顾忌宗藩也乱起来而做些尝试。
皇帝会顾忌宗藩乱起来吗?
申时行想着皇帝施恩宗人令,想起皇帝坚持封赏三侯五伯,想起勋戚和皇帝一起入伙的昌明号,想起最近在京城消失了的锦衣卫指挥使……
看着申时行开始坐回案桌后写辞表,李戴和朱国祚面面相觑,随后行礼告退。
是因为接到了旨意、安排好了任务之后,他们才赶来文华殿问申时行的,结果没想到申时行传递的是这样重磅
的消息。
出了紫禁城,到了承天门外,已经看到五城兵马司的人在沿街巡逻。
另有司礼监的内臣在京城内外的每一家旅舍、每一个会馆、每一处厢坊、每一个寺观传告旨意,用着大白话。
“楚王血脉真假,尚无定论,陛下正要亲断家事。故定远侯寄存钱财田产于楚藩,现已查明乃是奸贼造谣生乱。士子备考之际,夸夸其谈言之凿凿者,现已问明是居心叵测。旬月之间,谣传遍布诸省,闹得诸藩人心惶惶,闹得楚藩宗室为乱湖广巡抚衙门、殴杀巡抚、重伤命官,背后有人指使、煽风点火。”
“为的是让大明江山社稷多一些乱忧,为的是盼朝廷三思优免要不要厉行!”
“楚藩没有反意,想造反的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士绅!”
“朕只明明白白告诉你们这些士子一句:这是谋反大案!”
“朕也只告诉你们这一次。既是来应考,就安安心心备考,别被一些居心叵测的逆贼利用了!”
这旨意传告的对象,只有从外地到京城来赶考、投宿在各处的士子们。
这旨意的内容让人感觉很惊悚。
这是第一次明明白白的把某件事定性为谋反。
泰昌元年江右程家劫毁漕粮、杀害运军,那不是谋反;江南上百家乡绅牵涉到大案里,也不是谋反。
泰昌二年厉行优免,自首免罪,大明各地那么多退了赃之后就“一笔勾销”的案子,更不是谋反。
唯独今年有些士子多嘴议论了楚藩的事,说楚王到底是不是私生子,楚王府到底藏没藏着一千多万两银子,这件事是谋反。
既然是谋反,涉案者便是不赦之罪,更是牵连家小的大罪。
京城外的京营那边,武举会试刚刚举行完,京营将士正准备着十月的全营较技。
本以为就像往年一般,凭了本事名列前百就能简在帝心,编入那个神秘的天枢营。
但旨意传下之后,先以去年名列前三的三营为根基,各成三路大军,每一路足有六千,即将开拔向地方,名曰拉练。
每一路都设参将一员,下有两游击及将官不等;随每一路南行者,还有军纪督察署督军御史一员、枢密院参谋一员、职方堂和武选堂郎将各一员。
这些人现在都到了武英殿枢密院开会。
枢密使田乐,枢密副使李汶、温纯,兵部尚书蹇达,还有李成梁都在这里。
“温副枢径直去南京。”田乐肃然道,“此番拉练,还是算作较技,但不是让你们去地方平叛建功!温副枢分管武选军纪,此次为行军演练,所至之处能够与百姓秋毫无犯,军容齐整,行军按时满员,便足称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