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210章 四镇节度,控地万里,劲兵重镇,皆(第2页)

 他们没听错吧?

 不仅是被李瑄整惨的李林甫举荐李瑄兼河朔两镇,李隆基还直接同意了。

 难道圣人忘了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加起来一共多少兵马吗?

 陇右收复九曲后,经过一次扩军。

 现四镇兵马,加起来二十八万。占据十大节镇的一半还多。

 如果再兼任朔方、河东押蕃使,令诸羁胡州、胡部,洮阳郡的吐谷浑部,控制的兵马,最少再多五万以上。

 圣人会不清楚吗?

 有的大臣甚至有一种害怕的感觉,如果李瑄拥兵自重,天下有倾覆的风险。

 不过他们觉得李瑄一片赤诚,诗如其人,应该是忠肝义胆的大唐英雄!

 如果真被李瑄节制河朔,李瑄控制范围内的豪强要遭大罪了。

 也与朝廷有些大臣的利益不对。

 但李瑄就在朝堂上,他们哪敢去捋李瑄的虎须。

 遂大臣们将目光投向裴宽。

 因为是李林甫提出的让李瑄节制河朔,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他不可能劝阻。

 能说上话的,只有裴宽。

 其他如陈希烈、皇甫惟明这样的尚书,多半都会默许。

 至于那些被李林甫“立杖马”的谏官,也不会找李瑄不自在。

 “启奏陛下,李将军的统兵、谋略与勇猛,纵卫霍合力亦有不及。李将军胜战,损失多不及敌人十一。有此国士,国家的北方和西面,必定稳如泰山。臣附议右相的建议!”

 裴宽作为宰相,出列向李隆基说道。

 他终于明白李林甫为何会举荐死敌李瑄,因为他揣摩透圣人的心思。

 这条猜测很大胆,因为大唐自开国以来,从未有将领统领过如此多的兵马。

 唐初的行军大总管是一种临时的军事职务,战时任命大臣出征,战斗过后罢免,兵士归各折冲府。

 现在的军镇则是募兵,士兵都是常备军,由于节度使兼任支度使,使士兵极为依赖节度使。

 而且节度使很容易蒙蔽士兵,将天听阻拦在节镇之外,哪怕是假传圣旨,麾下的将士也无法辨清。

 在这种情况下,圣人让李瑄掌握四個节镇,裴宽未预料到。

 此时,裴宽感叹自己不如李林甫。

 他也没有理由反驳忤逆圣人,毕竟他能当宰相,李瑄功不可没。

 裴宽的话一出,意味着朝堂上再也无人能阻拦李瑄任河东、朔方节度使。

 那些五品、四品官吏,一言不发地默认。

 “左相之言,甚合朕意。兵部尚书怎么看待?”

 李隆基点头,两个宰相一致同意,终于让他心顺下来。

 他还想问一下曾经当过节度使的皇甫惟明。

 “河东、朔方刚失去王忠嗣,必须由李将军这样的强将坐镇,李将军曾在朔方任丰安军使、都知兵马使,与将士熟识,使李将军兼河东、朔方节度使,是完美的决策。”

 皇甫惟明哪敢拒绝啊!

 他现在害怕李隆基记起来他曾和李亨是朋友,一直如履薄冰。

 自好友韦坚被贬岭南为别驾后,皇甫惟明才发现朝堂上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一个个太阴险了,不如他当节度使时自由自在。

 皇甫惟明更能感受到李瑄的智慧,很早之前,李瑄就劝告过他和韦坚,但他们没有重视。

 李瑄、李适之和韦坚决裂时,皇甫惟明还很生气,但很快韦坚落马,他知道这是李瑄当断得断,韦坚根本斗不过李林甫。

 “啪啪!”

 “既然如此,李将军听封吧!”

 李隆基拍了拍手掌,召李瑄出班。

 兵部尚书也同意,群臣更不敢说一个不字。

 当初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不够宰相之才,被李隆基当场下令杖毙。

 现在李隆基正在兴头上,没有大臣会给自己找不痛快。

 此时,李瑄再次起身来到殿中的香案前,向李隆基一拱手。

 李瑄想过李隆基会让他兼任朔方、河东节度使,和历史上的王忠嗣一样。

 但这超出他计划之外。

 统领近三十万边军虽然威风一时无两,但时间过长,难免会被李隆基猜忌。

 李瑄又忍不住四镇节度使的诱惑,有这层身份,他在天下的威望将更上一层楼。

 同时,可以在朔方、河东军中,安插亲信。

 他必须尽快找机会拜相。

 因为他需要拜相后办一件大事。

 “李将军忠勇无双,智计统帅,为当代将帅之首,勇力千古无二。今吐蕃小丑欲大举兴师犯我边境,为方便统筹,特令李将军兼以要职。”

 “除本来使职外,李将军再兼河东节度大使、朔方节度大使、河东支度大使、朔方支度大使、河东营田大使、朔方营田大使、河东采访大使、朔方采访大使、河朔押蕃大使、黄河转运大使、三受降城绢马互市使。至于灵武、太原的政事,就不由李将军兼任了,待吐蕃平定,四镇治所在姑臧城,南威吐蕃,北摄回纥。”

 “同令驿站,迅速将军令传达至河东朔方诸军、守捉,其下再传,以稳定军中。向河湟行进的骑兵,也需传达!”

 李隆基宣达对李瑄任命的同时,下达诏书。

 王忠嗣的使职,无一例外,全部被李瑄接任。

 “臣拜谢陛下!感陛下器重之情,虽万死难还圣恩,此战臣必将吐蕃来犯之敌,绝于青海,让蕃贼知陛下的伟大,知大唐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