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二百六十八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2页)
哪怕有野无遗贤事件,这些大族也会十分不愿。
“时机已至。现在当趁着一些士族子弟对野无遗贤之事怨恨,尽早糊名,否则机会就难找了。”
“以前左相在任润州司马的时候,为人清廉刚正,当时有官吏送你鹿肉,知道你不收,悄悄放下肉就走。你无处退礼,于是就将鹿肉埋在后院中。汉代名臣羊续庭前悬鱼,都不过如此!”
“世人一向称赞左相,所以我才与左相一同商议为国的大事件。你仔细考虑一下,我希望与左相联手处理此事,流芳百世。”
李瑄没有让裴宽立刻答复,给裴宽一定时间考虑考虑。
在群相的制度下,有两个宰相共同推行一件事情,就能对另一位宰相进行压制。
他要拉拢裴宽,在某些事情上,完成统一战线。
“不用考虑了!有章程以后,不论是中书门下堂,还是朝堂。我都会支持李相的决策。”
裴宽十分果决地同意科举糊名。
正如李瑄对他的夸赞一样,他这一生从不贪污受贿,所以能到这个位置。
真正有才华的人,不需要姓氏为其加分。
“有左相的支持,大唐的前途更为光明。”
李瑄心中已经在想如何去实施。
向裴宽拜别以后,李瑄来到华清宫一带吏部的衙门。
尚书省六部之首,掌全国文职官员任免、铨选、勋封、考课、升降、调动等。
在开元二十四年以前,吏部还主持科举,但以后将科举的主试权交给礼部。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各自职属不同。
其各司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如吏部司郎中,属于吏部除了尚书和侍郎以外权力最大的人。
吏部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司主事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勋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主事三人,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从这些能看出吏部的庞大。这些都是朝廷命官,另外还有一些刀笔吏、流外官,加上郎中等各种职位,连中书省、门下省的人数,都不及吏部。
“拜见李相!”
李瑄冒雪来到吏部衙门以后,吏部侍郎李彭年率领吏部百官出衙门迎接李瑄。
吏部侍郎设两人,但现在只有李彭年一个吏部侍郎。
李彭年善于剖析,只治吏的才干。
“办公时间,诸位不必多礼。回衙门处事吧!”
李瑄让李彭年和裴遵庆等吏部官吏免礼。
他初来乍到,许多事情还需要了解。
一般兼任尚书的宰相,都会把本部尚书事,托付给侍郎。
李瑄虽然不任中书、门下,但他需要推行新法,一定比左相右相还忙碌。
而且李瑄不相信李彭年。
因为李彭年与李林甫关系非常好,是靠拢李林甫的一员。
毕竟李林甫曾任吏部尚书,是李彭年的顶头上司。
原来的吏部侍郎宋遥和苗晋卿因“曳白”事件被贬出长安后,李林甫就把吏部的事情交给李彭年。
李瑄又不能无缘无故免去李彭年的职务,所以要暂时坐镇吏部。
实在不行就再推荐一名吏部侍郎,逐步架空李彭年。
在众官吏的拥护下,李瑄进入吏部衙门。
李瑄仔细听李彭年为他介绍的吏部事宜。
虽李彭年与李林甫关系甚好,又在心里反对李瑄的新法,但表面上他毕恭毕敬,说话客客气气。
李瑄连李林甫都敢当朝去怼,更何况是一个侍郎。
“新法即将推行,以后吏部的考核,新法也要算入。”
李瑄听完汇报以后,向李彭年说道。
“遵相公之命!”
李彭年非常识时务地点头。
只要李瑄在吏部,不论吩咐什么,他就会干什么。
但在朝堂上,他会跟随李林甫。
这样虽然会很难受,但只要不被李瑄揪住把柄,李瑄就拿他没办法。
李瑄也心知肚明。
他要看以后李彭年在朝堂上的表现,如果再吃里扒外,李瑄必然会找机会整他。
“裴员外,上次你觉得我的策令不达,这次的常平新法何如?”
吏部官吏回到自己的官署后,李瑄叫来吏部司员外郎裴遵庆,并向他询问道。
“下官无法评价!”
裴遵庆低头没有作答。
实际上他的言语,也已经给李瑄答案。
“治国先治吏,所以吏部责任重大。但全国地方官吏的吏治和风气,有散漫腐朽,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裴员外这段时间想一个整顿地方官吏的方法。”
李瑄没有再深究,而是对裴遵庆吩咐任务。
“下官尽力而为。”
裴遵庆只得点头说道,他觉得李瑄是在为难他。
但他不得不应,这是尚书的吩咐。
整饬吏治的法令,哪有那么容易颁布啊!
不过裴遵庆看出一点,李瑄已经在用常平新法,打击豪强。
现在还想整饬吏治,似乎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我期待裴员外的策略!”
李瑄安抚裴遵庆一声,准备离开。
“时机已至。现在当趁着一些士族子弟对野无遗贤之事怨恨,尽早糊名,否则机会就难找了。”
“以前左相在任润州司马的时候,为人清廉刚正,当时有官吏送你鹿肉,知道你不收,悄悄放下肉就走。你无处退礼,于是就将鹿肉埋在后院中。汉代名臣羊续庭前悬鱼,都不过如此!”
“世人一向称赞左相,所以我才与左相一同商议为国的大事件。你仔细考虑一下,我希望与左相联手处理此事,流芳百世。”
李瑄没有让裴宽立刻答复,给裴宽一定时间考虑考虑。
在群相的制度下,有两个宰相共同推行一件事情,就能对另一位宰相进行压制。
他要拉拢裴宽,在某些事情上,完成统一战线。
“不用考虑了!有章程以后,不论是中书门下堂,还是朝堂。我都会支持李相的决策。”
裴宽十分果决地同意科举糊名。
正如李瑄对他的夸赞一样,他这一生从不贪污受贿,所以能到这个位置。
真正有才华的人,不需要姓氏为其加分。
“有左相的支持,大唐的前途更为光明。”
李瑄心中已经在想如何去实施。
向裴宽拜别以后,李瑄来到华清宫一带吏部的衙门。
尚书省六部之首,掌全国文职官员任免、铨选、勋封、考课、升降、调动等。
在开元二十四年以前,吏部还主持科举,但以后将科举的主试权交给礼部。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各自职属不同。
其各司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如吏部司郎中,属于吏部除了尚书和侍郎以外权力最大的人。
吏部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司主事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勋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主事三人,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从这些能看出吏部的庞大。这些都是朝廷命官,另外还有一些刀笔吏、流外官,加上郎中等各种职位,连中书省、门下省的人数,都不及吏部。
“拜见李相!”
李瑄冒雪来到吏部衙门以后,吏部侍郎李彭年率领吏部百官出衙门迎接李瑄。
吏部侍郎设两人,但现在只有李彭年一个吏部侍郎。
李彭年善于剖析,只治吏的才干。
“办公时间,诸位不必多礼。回衙门处事吧!”
李瑄让李彭年和裴遵庆等吏部官吏免礼。
他初来乍到,许多事情还需要了解。
一般兼任尚书的宰相,都会把本部尚书事,托付给侍郎。
李瑄虽然不任中书、门下,但他需要推行新法,一定比左相右相还忙碌。
而且李瑄不相信李彭年。
因为李彭年与李林甫关系非常好,是靠拢李林甫的一员。
毕竟李林甫曾任吏部尚书,是李彭年的顶头上司。
原来的吏部侍郎宋遥和苗晋卿因“曳白”事件被贬出长安后,李林甫就把吏部的事情交给李彭年。
李瑄又不能无缘无故免去李彭年的职务,所以要暂时坐镇吏部。
实在不行就再推荐一名吏部侍郎,逐步架空李彭年。
在众官吏的拥护下,李瑄进入吏部衙门。
李瑄仔细听李彭年为他介绍的吏部事宜。
虽李彭年与李林甫关系甚好,又在心里反对李瑄的新法,但表面上他毕恭毕敬,说话客客气气。
李瑄连李林甫都敢当朝去怼,更何况是一个侍郎。
“新法即将推行,以后吏部的考核,新法也要算入。”
李瑄听完汇报以后,向李彭年说道。
“遵相公之命!”
李彭年非常识时务地点头。
只要李瑄在吏部,不论吩咐什么,他就会干什么。
但在朝堂上,他会跟随李林甫。
这样虽然会很难受,但只要不被李瑄揪住把柄,李瑄就拿他没办法。
李瑄也心知肚明。
他要看以后李彭年在朝堂上的表现,如果再吃里扒外,李瑄必然会找机会整他。
“裴员外,上次你觉得我的策令不达,这次的常平新法何如?”
吏部官吏回到自己的官署后,李瑄叫来吏部司员外郎裴遵庆,并向他询问道。
“下官无法评价!”
裴遵庆低头没有作答。
实际上他的言语,也已经给李瑄答案。
“治国先治吏,所以吏部责任重大。但全国地方官吏的吏治和风气,有散漫腐朽,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裴员外这段时间想一个整顿地方官吏的方法。”
李瑄没有再深究,而是对裴遵庆吩咐任务。
“下官尽力而为。”
裴遵庆只得点头说道,他觉得李瑄是在为难他。
但他不得不应,这是尚书的吩咐。
整饬吏治的法令,哪有那么容易颁布啊!
不过裴遵庆看出一点,李瑄已经在用常平新法,打击豪强。
现在还想整饬吏治,似乎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我期待裴员外的策略!”
李瑄安抚裴遵庆一声,准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