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一些调请(第2页)

 杨志也说:“总觉得力有不逮。” 实际他们比在座的晁盖和扈成两个厢军指挥使要难不少,定边相关人员都出自一门,非常好沟通,更有朱应这个后勤营帮着做支撑。杨志和董平过去,很多却得自己从头来过。

 杨元奇哈哈的道:“怕什么,你们一人带二十个人,再多我就给不起了,你们一走我也得调整一下。”

 杨志和董平谢过杨元奇。

 晁盖说:“干脆明天你们去趟定边,请杨大人从其他几支厢军里面也调些人给你们,这样要更顺手些。提醒你们,最好多拉朱应那里的人。”杨家军他们带走的肯定是战场型的人,定边那边就拉几个其他的最好。

 杨志和董平点头,这倒是个好办法。

 当出自杨家的人走出杨家军体系,杨家的影响力就开始慢慢的渗入西北。最终,或许有些人会离开,有些人却称不上离开。

 杨元奇给出的人是杨志,亦然有些私心,杨志和太原杨家是合宗的,他老母老妻和儿子就在杨家庄,你说杨志出自太原杨家并无不妥。

 一群人大口吃肉喝酒,轮番敬着两个要离开的人,这场酒就没有限量。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杨家军。

 杨元奇并未提拔营将,无战功不提,特别是西北这种战事频繁的地方。杨元奇不过是把两个营分别归入杨再兴和刘唐的营,多设营副。

 杨元奇扩充了扈刀的番军营,从清风寨乡兵那里选调了几百横山族人,总算给扈庄主一个交代,编入杨家军里面的番军,那一家不久就会是清风寨大户,薪水摆在这里。

 杨元奇把扩编的折子递上去,其他都被枢密院砍掉了,就是番军他们同意下来。番军毕竟以少数族群为主,在朝堂看来那是越多越好,这也是朝廷的教化,要不是杨元奇坚持按禁军配置,他们都能鼓励杨元奇再多弄点番军来。

 ……

 定边。

 杨兴武心有戚戚,杨家这几年在自己手里,有家族兴旺的迹象。杨家其实走的路和其他将门一样,又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