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赵挺之与李格非

朝堂以权吏部侍郎赵挺之为使节,李格非作为副使,一起与辽朝耶律大石商讨宋夏之事。

 朝堂这个任命实际等于拒绝了辽朝对宋夏之争的斡旋,一来权吏部侍郎为正使,一个从四品的官员,上次宋夏和谈派出的是政事堂官员。二来赵挺之本身主张对外强硬,让他去谈结果可想而知。

 双方沟通交流也是如此,赵挺之的态度很明确,宋夏和议宋廷可以认,就按原和议执行,不过以当前边境线为合约执行线。这基本上就是没得谈,西夏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拆掉西夏城,甚至为此西夏都准备了其他让步。

 要让西夏相信双方那纸协议能完全熄战,显然不可能。平夏城不拆掉,这会牵制西夏大半军力国力,把整个西夏拖垮。

 两方第一次会谈,结果不过是李格非和耶律南仙叙了下旧。

 ……

 赵挺之和李格非有些争执,他们熟识,很多事情上有共同点,更多事情所持观点不同。

 赵挺之称不上完全意义新党,但对旧党特别元佑朝臣非常反感。当年他作为监察御史,年轻气盛,认为旧党把持的御史台不过是党同伐异所在。他被罢外出更是如此,不过是说了一句公道话。实际,御史台的职责就是监控各级官员,党争一起本就是党同伐异之处,他要求太高了。

 李格非倒不是认为和谈中他提的要求有问题,他是认为一个赵挺之作为正使,应该提前和他通气,一个是谈的的确是宋夏战争,但宋是和辽来谈,辽为了自身利益谈西夏事,却也是来从中说合,作为宋朝使臣应表现更大的尊重。

 赵挺之对李格非这个观点是不以为然的,在他眼里,李格非也是当年参与宋夏和谈的人,他的观点显然是希望和谈成议,辽朝来人,他可能更想把事情回到当年的轨道上去。

 不得不说赵挺之这个判断有些接近事实,李格非不是认为要达到原来的合约,李格非内心还是希望宋夏平息战争。

 赵挺之和李格非的争执中,赵挺之最后做了让步,表示下次会注意,和耶律大石的交谈会以更坦承合理的语气,实际,赵挺之也达到自己的要求,他需要李格非支持他的诉求,关于边境线。李格非不能不同意,赵挺之说到了平夏城,那是西北将士死命所得,也是几十万民夫不顾生死的成果,平夏城必须是大宋的,不会拆除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