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四季常服不过八套(第2页)
不仅仅是缺钱,南梁也缺粮。
说起来辩机都有些惊讶,如果不是他如今深受萧衍信任,能够接触到南梁的机密文件,他实在无法想象,在鱼米之乡的南朝竟然会缺粮?
要知道现在的江南,已经是不是汉末的江南了。
经历了东吴、东晋、南朝的接力开发,江南地区已经非常的富庶。
也就是一百多年后的唐代,已经有人喊出“扬一益二”的口号,足以说明江南的富庶了。
再说后世隋炀帝多次驾临江南,也是喜欢江南的富庶,在隋朝就要靠江南的运河运送粮食去关中和洛阳了。
而且从浮山堰之战后,南梁没有再兴过大军,北方是白灾、旱灾、蝗灾接着来,但是南朝却没有多少州郡受灾,好几年都是风调雨顺的。
等辩机了解了之后,才知道为什么南梁会缺粮。
因为城市附近的百姓,根本不愿意种粮食。
南梁发达的贸易,让建康城中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居民,这些城市居民不以种田为生,而是提供各种服务赚钱,再通过赚的钱来买粮食生活。
就比如南梁各个佛寺的抄经人,他们有人甚至都不识字,但是一手佛经临摹抄的纯熟,每年就靠着给人抄经就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另外还有服务于城内权贵的帮闲、仆役,以及供应这些权贵消费的各类场所。
所以在南梁的城市附近,也出现入城打工的潮流,许多百姓放弃耕地入城打工赚钱,这要比辛苦一年种田,又要被政府征税,余量又卖不出价格划算多了。
而那些权贵们,也开始将原本种植粮食的农田,换成了经济效益更高的桑田。
一亩桑田从经济上的产出肯定要比农田高得多,这就是南梁民间自发的“改稻为桑”。
而且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国都建康,在江陵,在成都,在南梁大大小小的城市附近,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商人们靠着倒卖货物就能赚得千金,建康城内每天都有优伶
唱歌唱得好被赏赐千金的神话,以至于普通百姓也想子弟经商,甚至有人将儿子阉割送到戏团,让儿子去做优伶的父母。
辩机感受了建康城中弥漫的纸醉金迷。
今天再次来到同泰寺,萧衍对于施工进度很满意,按照这个进度,明年同泰寺就能完工了。
萧衍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在同泰寺给臣子讲授佛法了。
萧衍刚刚准备对负责营造同泰寺的官员工匠进行赏赐,他的近臣朱异突然咳嗽了起来。
萧衍这才想起来,国库已经没钱了。
看着眼巴巴求赏的督造功臣,萧衍只能给他一人升官,接着只能悻悻的返回皇宫。
朱异作为萧衍的近臣,当然清楚今天扫了萧衍的兴致。
但是作为萧衍在外朝的工具人,朱异又必须要提醒萧衍。
等返回宫中,萧衍坐在御座上,装作非常痛苦的说道:
“朕登基以来,从来都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如今建造同泰寺也是为了我大梁的功德,有功之士竟然不得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