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各方势力暗自角力(第2页)

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谈判节奏,恰好印证了周齐此前的预判——想从政府主导的超级工程中分得理想份额,远非表面协议那么简单。

经过多轮磋商,最终的调整方案将周齐的北岸开发计划压缩至南侧临江片区。

这个仅占原规划面积四分之一的区域,连杜柏文先前预估的三成规模都未达到。

政府部门特意预留了协商空间,这些都是谈判桌上的常规策略,在场众人都心照不宣。

这场拉锯战中,周齐始终保持着企业家的克制。

不同于商业谈判的直来直往,他全程以倾听者的姿态端坐,直到各部门代表轮番发言完毕,才调整坐姿微笑道:

“感谢各位领导的专业指导,也理解大家对资金安全和项目落地的谨慎考量。”

“但这份规划是经过精密设计的生态体系。”

他轻点着桌面图纸:“住宅社区衔接商业综合体,港口物流支撑产城融合,每个板块都是相互咬合的齿轮。

作为企业,我们既要承担社会责任,也要对股东的投资负责。”

“北岸当前的地价水平和产业基础,各位比我们更清楚。”

周齐目光扫过全场:“跨江大桥开通后固然能带动发展,但若只做碎片化开发,不仅经济拉动效应大打折扣,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也会无限延长。”

会场温度骤然下降,几位官员不约而同调整了坐姿。

杜柏文见状立即接过话头:“我们三家企业联盟在旧城改造方面有丰富经验,港城CBd的成功案例就是最好的背书。

这次联合开发北岸,既有汤氏置业的基建实力,又有华龙腾傲的商业运营资源……”

他边说边观察众人反应:“当然我们也理解政策层面的考量,所以才提出分期实施方案。

只要首期工程能达成预期,后续资金和资源绝对跟得上。”

这番补充既维护了政府权威,又为后续协商埋下伏笔。

此刻的会议室暗流涌动,官员们交换着眼神,有人抚着茶杯若有所思。

杜柏文知道,这场博弈的关键筹码,就藏在周齐看似温和却暗含锋锐的“整体开发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