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潜行敌营 之 惯性思维害死人(第2页)

 马晋宁无奈向上级汇报了此事。

 不过在此期间,去特种警宪司令部翻查日寇资料的同志,将一份有“臥虎山です”字样的档案、偷偷带了回来。

 这并不是一份严格意义上的设计图纸,更像是久米株式会社太元分社给日本军方的建议,论证的是从不同的暗道里,根据战术需要配属不同口径的火炮,而这些暗道共用一个直径15米的“山洞”,朝山体外射击。

 马晋宁马上联想到,卧虎山北面山坡的那个悬崖上,确实存在一个山洞,要是日军从不同方向朝洞口挖地道,就能轻松构成一道交叉火力网,彻底封锁从南面进攻太元城的所有通道。

 迟性奇他们夜探卧虎山,证实了马晋宁的判断,这一情报以最高等级汇报给了组织上,太元城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只有南面是平原、这里是原定的主攻方向。

 当时解放军正在围攻参加“秋季护征计划”的国民党军,徐司令收到马晋宁他们的情报后,及时将原定的南线部队全部调到东线,将东山作为主攻方向,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大量伤亡。

 此时的马晋宁并不知道,一件因为他的疏忽,也许可以避免的悲剧即将发生。

 应徐司令邀请已经赶到太元城外的高树勋将军,给还在黑暗之中徘徊的第三十军军长黄樵松、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信,不仅从全国大局出发,指出想凭借太元城负隅顽抗、只能是死路一条,投入人民怀抱、共同建设新中国才是唯一出路

 黄樵松决定弃暗投明,加入人民军队的序列,他将最信任的亲信、第27师师长戴炳南找来密商起义的事宜,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避开掌握了七成以上兵力的戴炳南,黄樵松完全信任的原因很简单。

 而这也是马晋宁没有调查夏团长酒后说的“那个戴……不舌窝怂咧”的“戴”是谁,夏团长为什么打心眼里看不上这个“戴”的原因。

 国民党军中人身依附的陋习、遍及全军,这是上级可以决定下属的前程命运,下属则把个人前程命运、全都寄托在上级身上的一种上下级关系。

 戴炳南是黄樵松真正的心腹爱将,戴炳南已经跟随黄樵松整整16个年头了,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到连排长、营长、团长,一直到师长,全都是黄樵松亲手提拔的,两个人几乎无话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