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潜行敌营 之 影帝返场(第2页)
阎锡山虽然带回来不少大米,但这并不是他去南京的根本目的,他是去南京找人、找人帮他说项,阎锡山找到还在南京的考试院副院长贾景德、陆军大学校长徐永昌,求他们向李代总统说情,推荐他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好“名正言顺”的离开太元。
但此时李代总统正在与行政院长孙科“斗法”,想让孙科将“国民政府行政院”从广州迁回南京,孙科依仗着蒋介石的奥援,拒不妥协,李代总统哪儿有闲心管阎锡山的事儿呢。
就在阎锡山焦急等待南京方面的电报时,一个对他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让阎锡山有了末日来临的感觉。
原来,在平津战役的结束后,第四野战军继续南下,中央军委命令第十九兵团、第二十兵团、以及在天津战役中大发神威电视四野炮兵第一师,于3月初由冀入晋,协同徐司令所部会攻太元。
至3月中旬,各部陆续抵达太元城外,包围太元的解放军总兵力、骤然间增至32万人,各种火炮增加近1300门,实力对太元守军形成碾压之势。
阎锡山依旧在叫嚣“誓与城池共存亡”,但暗中每天几个电报打给李代总统、贾景德、徐永昌,表面上是通报解放军抵达太元城外的部队番号、数量、装备,实则就是在告诉他们,再不发电报、给他阎锡山一个台阶下,他这条老命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1949年3月28日。
阎锡山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李代总统邀他赴南京“共商国是”的电报,他压抑住内心的激动,立即按照预案、召开了一个最高军政会议,参加会议的只有五人:
晋省代主席梁化之,太元守备司令王靖国、副司令孙楚,“太元绥靖公署”参谋长赵世铃,“太元绥靖公署”秘书长吴绍之。
阎锡山宣布由他们五人共同决策大小事务,并故作轻松的说道:
“此去也许三天五天,也许十天八天,等和平商谈有了结果,我就回来。”
阎锡山的这个说法很有迷惑性,梁化之、王靖国等人都深信不疑,这是因为:
1949年3月26日。
中共中央回电通知南京政府,以中共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同意于4月1日、与南京方面的代表在北平举行和谈。
28日中午。
阎锡山紧急在省府大礼堂召开包括“500基干”在内的晋省军政高层大会,在会议室上宣读了李代总统的电报,宣布了“五人小组”负责晋省军政事务,再次宣誓了他“誓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
28日下午。
阎锡山带上侍从长张逢吉、私人医生和五六名近侍,从红沟机场乘坐一架小型飞机离开了,送行的除了警卫,只有梁化之和阎慧卿二人。
阎锡山留下照顾他生活很多年的阎慧卿,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稳定军心。
南京。
并没有任何实职的阎锡山,到了南京也是无所事事,但他每天都要与太元电报往来,这次他干脆将唐博雅借调到了“晋省驻京办”,毛人凤觉得这样更便于监视阎锡山,万一他暗示手下降共,毛人凤不介意借他的人头、来威慑各路“诸侯”。
唐博雅担任阎锡山的专职电报员,组织上也就随时可以监听到他与太元之间的电文,作为决策的参考,算是意外之获。
为了让阎锡山放心返回太元,解放军下令,在对太元发起最后的总攻前,不再炮击太元的各个机场,期间,周队长他们数次降落城北机场,并将马晋宁心怀歉意准备的一些特产带回南京,交给了唐博雅,阎锡山还亲自接见了周队长,说将来要亲自给他授勋,但只字未提回太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