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2章 基金危机(第2页)

所以,她最终也没有答应,而是托词说这个需要叶雨泽来定夺。

只是没想到的是,叶雨泽没来,杨革勇却来了,她一个头两个大。

她深知杨革勇的脾气,他一旦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而且嘴又那么丑。

而这次涉及到刘庆华留下的基金用途问题,杨革勇又岂会轻易让步。她看着风尘仆仆赶来的杨革勇,无奈地叹了口气。

杨革勇一见到赵玲儿,便开门见山地说:
“玲儿,这事儿我不能不管。刘老爷子的遗愿我们都清楚,这基金是要为北疆建设服务的,怎么能拿去修跟北疆关系不大的水电站呢?”

赵玲儿苦笑着说:“老杨啊,我何尝不知道,我已经跟他们据理力争很久了,可对方态度强硬,我实在没办法,才说等叶雨泽来定夺,没想到你先来了。”

杨革勇皱着眉头,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

过了一会儿,他停下脚步,坚定地说:“赵姐,既然他们这么强势,我们也不能一味退让。但咱们也不能硬来,得想个周全的办法。”

赵玲儿惊奇的看了他一眼点点头,不知道这货咋就知道动脑子了?

赶紧问道:“你有什么主意?”

杨革勇沉思片刻,说:
“我们先收集刘老爷子为北疆建设所做贡献的资料,以及基金设立的初衷,然后找个机会,跟有关部门心平气和地再谈一次,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立场。”
赵玲儿觉得杨革勇的提议有道理,于是两人开始着手准备相关资料。

赵玲儿一直跟刘庆华共事,又都是领导,很快就收集了大量的证言和事迹,详细整理出刘庆华对北疆的深厚情怀以及基金设立的真正目的。经过几天的努力,资料准备得差不多了。

杨革勇和赵玲儿约好了与有关部门再次会面的时间。

会面当天,杨革勇和赵玲儿早早地来到了会议室。对方的人员也按时到达,气氛略显紧张。

杨革勇率先打破沉默,他微笑着说:
“各位领导,我们今天来,是希望能再次探讨一下基金用于水电站项目的问题。我们深知水电站项目利国利民,但我们也希望领导们能了解一下刘庆华老爷子设立这个基金的初衷。”

接着,杨革勇和赵玲儿详细地向对方阐述了刘庆华对北疆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希望基金能用于改善北疆民生、促进北疆发展的遗愿。

他们还展示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和证言,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对方人员静静地听着,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听完杨革勇和赵玲儿的陈述后,一位领导开口说:

“你们说的这些我们也能理解,但水电站项目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目前资金缺口较大,希望你们能从大局出发,支持这个项目。”

杨革勇诚恳地回应道:“领导,我们非常愿意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但我们认为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

比如说,我们可以重新集资,把募集到的资金用于水电站项目,而这个基金继续用于北疆的建设,这样既能支持国家项目,又能尊重刘老爷子的遗愿。”

双方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气氛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经过几个小时的协商,对方终于松口,表示会重新考虑这个提议,并在近期给出答复。

杨革勇和赵玲儿对这个结果感到欣慰,虽然还没有最终确定,但至少有了协商的余地。

从会议室出来后,杨革勇和赵玲儿都松了一口气。赵玲儿笑着对杨革勇说:
“老杨,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坚持,恐怕这事儿就没这么容易有转机了。”

杨革勇摇摇头:“玲儿,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刘老爷子的遗愿我们一定要守护好,国家的发展也不能忽视。”

在等待答复的这段时间里,杨革勇并没有闲着。他回到军垦城,深入了解当地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