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明珠余乐成溪

第143章 运十烂,但绝不能停(第2页)

 这一点在运十上,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在欧美50年代以后的大型飞机都已经开始使用液压控制系统,通过液压装置来操控飞机的舵面。

 而在这个时期,华夏还没有攻克这一技术,因此在设计华夏第一款大飞机的时候,为了赶工程进度,马总工不得不选择使用软式机械操纵系统。

 为此上飞参考了二战中部分大型螺旋桨飞机和部分早期型喷气式客机上面所运用的技术,使用钢索来操纵舵面调整片,再由调整片带动操作面。

 看起来这种取巧的办法确实可以免除液压助力系统,从而让飞行员可以以人力来操控这架庞大的客机。

 但是张红旗发现,这种设计用在小型飞机上还好,用在大型客机上面问题就会放大。

 因为大型客机所需要使用的钢索更长,受到外界温度变化因素影响就更大,就算是在地面调整好了,到了高空过后,操纵起来感觉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除此之外,还存在的问题包括有些结构件整体加工能力不足,上飞厂在设计的时候,为了克服困难,通过焊接的方式来加工成型大型零件。

 这样的方式用在地面设备上或许还行,用到航空设备上,为了达到相同的结构强度,就得加宽加厚来弥补焊接件强度不足的短板。

 这些加宽加厚的部分,必然就会造成额外的重量。要想克服这一点,就得把国内的压机进行更进一步的升级。

 在逐步收集数据的过程当中,张红旗不断地对照着从麦道公司那边学到的标准,逐一评估运十有多少零件需要重新研制才能达到麦道公司那边的标准。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运十这款机型,飞机的14个大系统中的435项产品和附件中,有305项达不到麦道公司那边的标准,只能重新研制。

 当然挑了这么多毛病,张红旗有一点还是得肯定的是,运十这款机型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受到影响,仍然是一架能够飞上天的大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