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汽车项目转正(第2页)
但是现在,我们的资金已经捉襟见肘,无论是研发新车,还是组建完整的生产线,都无法支撑。”
张晓东没有立刻回话,但他的脸色显得更加凝重,手中的钢笔不停地转动着,显得心里并不认同。
会议桌另一侧的某位领导终于忍不住开口,语气里带着些许迟疑:
“厂长,如果合作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放弃自主生产的可能性,长远来看会不会让我们厂失去话语权?”
陈志远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我并没有要完全放弃自主生产的意思,这次合作可以看作是一种权宜之计,等我们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经验,再去考虑自主研发的事不迟。”
会议室里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深思,各自在心中权衡合作的利弊。
陈志远见会场上没人再发表意见后,轻轻拍了拍从锦飞带回来的底盘模型图,继续说道:
“我知道大家对外方的参与有些顾虑,尤其是发动机的核心生产技术,人家明确表示不会转让。”
他说话时脸上保持着严肃的神情,但眼底却藏着一丝坚定,“这点我也不勉强,毕竟核心技术是人家的根基,换我们的话,也不会轻易给出去。”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桌子上的每个领导,观察他们的反应。有几位点了点头,但更多的人依旧双眉紧锁,脸上写满了不满。
“但关于底盘的事,我专门问了锦飞那边的团队,他们提供的成本计算数据让我很吃惊——直接购买比我们自己生产要便宜得多。”
“便宜?”李厂长不由得皱眉,声音里充满了疑惑。
“咱们自己生产,材料和人工都能掌控,难道还能比他们外商更贵?”
陈志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苦笑:
“没错,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他们给我的设备采购价格,以及产量和均摊成本方面的数据让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说到这儿,我就再说一下底盘开发成本吧,锦飞星途公司为研发这个底盘,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
“他们甚至免费提供了一整个汽车连的越野车给军队进行测试,才有了一个月跑一万公里的实测数据。
注意这个不是一台车的数据,是一个汽车连的数据。”
此言一出,会议室内一片哗然。李成明不由得发出一声低低的“啧”声,显然对锦飞公司如此慷慨的投入感到惊讶。
几位领导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气氛一时间变得热闹起来。
李成明问道:“测试数据虽然重要,但免费提供车辆,这样的举措恐怕只有财大气粗的公司才做得出来吧。他们到底从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这个问题一提出,会议室里的声音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陈志远身上,等着他的解释。
陈志远微微点头,仿佛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个疑问。
“没错,他们确实财大气粗。而且,他们不光是提供给军队进行测试。”
陈志远走回到会议桌旁,双手撑在桌面上。
“他们还成立了一家出租车公司,车辆24小时不停地在运营,换人不换车,就是为了彻底测试出底盘的性能和耐用度。”
“真是下了大本钱。”李厂长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这可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做到的。”
“他们确实投入巨大。”陈志远点点头,接着说道:
“当时我问过他们为什么愿意这么大规模地投入,回答很简单——如果不把汽车的技术打磨完善,未来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迟早会被国外的汽车挤压得毫无生存空间!”
他这番话刚一说完,会议室内就有人质疑道:
“他们咋个这么有钱做实验,厂长你倒是说说,锦飞公司为什么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搞民品项目?”
陈志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轻轻叹了口气,仿佛早就预料到这个问题。他站直身子,缓缓说道:
“其实你们也都知道,锦飞公司可是靠出口歼七、歼十六战斗机赚了不少外汇,这两年,他们可没少攒钱。”
李成明眉头紧皱,显然不全然接受这个解释。
“军品真就这么挣钱,才放开两年,他们光靠外汇就能撑起这么大的投入?!”
陈志远点点头,随后补充道:
“其实也不光是外汇收入,我还了解到,锦飞星途公司之所以能大规模投资,还有一个关键原因——他们是合资公司,背后有外商的投资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