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变稳技术与试飞院(第2页)
“传感器器和信号发生器确实是个问题,就是不知道现在国内能不能采购到符合要求的配件?”一直默默聆听的涂总工皱了皱眉,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要是采购不到满足歼十六act项目所需性能传感器,国产化水平能跟上吗?”
听到说起这个,宋总工插嘴道:
“这个问题张红旗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他说星海电子那边,已经在电子元件的生产上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只要我们有需要,星海电子完全可以开发相应的硬件。”
涂总工听了后,随口问道:
“他那个星海电子现在业务涉及这么广?连传感器也在搞了?”
宋总工说:“星海电子这两年发展得相当不错,拓展点业务范围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确定了传感器的问题后,会议接下来的讨论,就进入到歼十六机体结构是否需要加强的问题上。
“在引入act系统后,我们就必须考虑act系统可能带来的额外负荷。
主动控制技术我们是第一次尝试,所以这项技术投入验证使用后,肯定是要跑大机动运作的。
万一程序方面出现问题,导致运作幅度超过限定范围,就有可能超出歼十六的机体设计承受范围。”
刘工,结构工程师,开始发言。他的声音低沉,但每句话都透着技术人员特有的严谨和冷静。
“所以我们必须对主梁和翼面的材料进行重新评估,考虑是否加强,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使用更轻更强的合金材料进行替代,以满足机体结构方面的需求。”
“这个方案需要多少时间?实现它所需要的成本估算下来是多少?”唐厂长终于开口,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压迫感。
“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模拟和测试时间,”刘工回道,“至于成本,就得看材料方面,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材料,就单纯按照原设计进行生产替代。
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为了加强机体,就有可能需要设计新的模锻模具,花费的成本就多了,项目时间也还要延长。”
这个回答让唐厂长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时间固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成本方面也是需要特别重视的。他轻轻敲了敲桌面,心中思索着到底该如何抉择。
“接下来是系统集成和测试环节,”宋总工重新接过话题,“在上天进行测试之前,我们必须先把地面测试环节给弄好,这是飞行测试成功的前置条件!
我要求测试组的同志们,现在就开始研究完善测试方案,在研究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我们现在搞的是数字电传系统,不要单纯靠着过去的经验吃老本!
如果有必要,我觉得可以找就近找锦官城电讯工程学院的同志咨询一下,他们最近在数字电路研发方面的投入挺大的。”
随着讨论的进行,一个又一个子项目被陆续确定好初步方案后,唐厂长问道:
“大家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在问出这个问题后,下面议论声不断,就是好一会儿都没有人站出来补充。
就在唐厂长打算结束今天大会的时候,终于有人站起来说道:
“前段时间我去试飞院那边的时候,我听说试飞院那边在歼教六的机体上研究变稳机,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和试飞院那边联系,让他们直接把变稳技术整合到咱们的歼十六act项目当中。”
在有人提出将变稳技术整合进歼十六act项目后,整个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众人陷入短暂的沉默,显然有不少人心存疑虑。
“这个建议风险太大了点,”涂总工首先表态,“变稳技术目前还处在初期实验阶段,本身风险就不小。
而且和歼教六这种训练机相比,歼十六的成本要高得多。
我们如果贸然把试飞院那边拉过来,变稳技术成功了倒还好,万一失败,损失就太大了。
我觉得完全没必要一下子上这么多新技术,先把act技术给落实下来,就算是我们取得成功了。”
他的话让在座的几个人陷入了沉思。的确,歼十六相对歼教六而言,成本明显高得不是一点,如果在歼十六act验证机上再增加未成熟的变稳技术,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这个时候,宋总工却坚定地认可这个想法,他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人。
“风险当然存在,但这也是机遇。
我们锦飞未来必须要面对更高的技术挑战,对静不稳定战斗机的研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他顿了顿,声音更显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