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海上贸易的构想(第2页)

 苏尘会意的点点头。

 苏禀似是吃饱了,放下了碗筷,擦着嘴说道:“其实我前些日子就来了长安城,不过不巧的是,你去了湖州,我便离开了一段时间。”

 “这次来找你,其实还是因为生意的事情。”

 “生意?”

 苏尘沉吟道:“香皂的生意,已经满足不了你了?”

 苏禀笑道:“我就知道,我一来你就会猜出我的来意的,没错,我想再把生意做的大一点,但是一时间却没有多少的头绪,便想要请你帮我谋划谋划。”

 苏尘揉了揉脑袋,想要多整个别的行当做一做。

 “倒是有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就怕你不敢做。”

 “哦?”

 苏禀双眸放光,“什么生意?”

 “海上贸易。”

 “海上贸易?”

 苏禀皱眉沉思



 相对与陆上的丝绸之路而言,海面上的贸易,并不如丝路那么发达。

 首先,出海做生意就需要购买船只,寻常的船只根本无法经受住海上的风浪。

 所以必须要构置大船,足以抵挡住海上风浪,同时还需要招募一批水手,又或者是水性极好的人,如此才能够保证船只的平稳航行。

 其次,做海上生意一来一回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太久了,寻常人根本承受不住海上的长久孤独。

 不同于陆地上做生意,哪怕是他们不想做了,也可以轻易的打道回府,或者是去哪个烟花巷柳之地,放松一些心情,以备更好的心态接触生意人。

 但是在海面上,除了海水就是海水的,他们想要放松一下,都没有机会。

 不仅对人的耐心是一种考验,对精神上的折磨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是以,江南等地的船坞发达,却也是在水路上做些生意,始终未曾离开过湖泊,进入汪洋之中。

 “为何会这么说?”

 “大唐境内的,与其他岛国,又或者远在汪洋彼岸的国家做生意的有多少?“

 “不多。”

 苏禀沉声道,“现在出海做生意的人,大多只是抵达吕宋,琉球等岛国罢了。”

 “甚至许多人,只会抵达倭国,便会在货物倾销一空后,转道回大唐了。”

 “更远一些的,却是没有听说过。”

 苏尘点点头,“距离大唐近一点的岛国,无非就是倭国琉球等国了。”

 “但是这些岛国的资源也就那么多,几个固定的大一点的商会,就会把他们的生意,全部吃下了。”

 “所以,要想做大做强,那就必须朝着更远处而去。”

 苏禀喝着茶,思索着苏尘的建议。

 朝着更远处的汪洋而去,这样的难度,压力,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住的。

 而且。

 谁也无法确定,在汪洋的那一边,有着足够大的市场,能够给他们带来足够多的利益!

 “海的那一边,真的有足够的市场?”

 “当然。”

 苏尘微微一笑道,“如若没有的话,我为何要让你出海呢?”

 “跟着裴明礼他们,做一做西域的生意不就好了么?”

 苏禀摇了摇头,“干不过裴明礼他们的。”

 裴明礼可是代表着户部,代表着大唐的,虽说他是当今国舅,但他要是跑去和裴明礼一起做生意,不说经营的货物,能否抢得过裴明礼,光是朝中的各种声音,就会让他和李承乾感觉道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