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尤其是,陆怀谨把里面那一圈的表皮给削掉了,并且还做成了深深浅浅的荷叶形状。
透过这个孔洞望去,那好像是在水里的荷叶一般。
颜色会比外面的这层荷叶颜色略微深一点,但是大小和状态非常完美。
那深深浅浅的荷叶摇曳生姿,像是在水波中轻轻摇摆。
国人欣赏作品时,最喜欢这样半遮半掩的姿态。
就如《琵琶行》里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始终念念不忘。
但是这样的意境美,又恰恰最难做得到。
而陆怀谨做的这簇荷叶,光是论技艺,那自然是没得说的,可是毕竟荷叶荷花早都被人做烂了的题材,想要出彩是相当艰难的。
要不然之前赵立书他们也不至于想要阻拦。
可是现在,恰恰因为这个破洞,反倒有了神奇的效果。
光看荷叶是不够的,得整体来看。
罗朝兴微微点头,轻声叹息着:“凭栏十里,风摇清影水浮香,明月万顷,花弄月影入荷塘……”
“倒是看得仔细。”赵立书满意地看了他一眼,挺高兴的。
事实上,陆怀谨的这件作品,里里外外数层,雕琢得相当的精细。
透过这孔洞望去时,会感觉那荷叶形状有点儿不太对,和外面雕琢的这些不同,轮廓不够圆润,有些起起伏伏。
但是如果略微侧一点儿看的话,就会发现,那些隐隐约约的波纹组合起来——正是一轮明月!
“哇……”
周边不少人压根没看出这一点来,还在那讨论荷叶和荷花的形状呢。
这会子听了之后,仔细看去,才发现个中细节。
“……还真是!”
陆怀谨雕琢的时候,对于这轮明月,做的是比较隐晦的。
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如果没看出来的人,会觉得这应该就是一个荷花池。
可是倘若看出了那轮明月……
却是再也回不去原来那简单的心境了。
直让人浮想联翩,仿佛徜徉于月夜下的荷花池畔,心境都平和了许多。
等陆怀谨完全做好,所有人已经看直了眼。
他自己倒是没什么感觉,毕竟做这个竹刻是真轻松得很。
众人以为他已经做完了呢,暗暗迎上前去想要跟他聊一两句,顺便能凑得近些,看更仔细点儿。
结果,陆怀谨看向了赵立书,直接把手里的竹刻递了过来:“师父,这个给你先。”
先?
赵立书原本端着茶在喝的,见状连忙把茶杯撂到一边,戴上手套才舍得接过这竹刻:“你还要做什么?”
“这还早着……”陆怀谨笑了笑,淡然道:“我索性再做个别的,这个原也只是练手。”
这个主要是这个孔洞还有点儿意思,他想拿来尝试一下竹刻加竹雕技艺融合在一起的感觉。
“这样啊。”赵立书看了看,现在也确实还挺早的:“要不先吃饭呗?也不急着这一时半会的。”
“还早,我还不饿。”陆怀谨看了眼时间,这才五点半不到:“我打个草稿,然后就吃饭吧?”
“那也行。”
他们也没多聊,只说了两句,陆怀谨便径直去取了剩下的这截竹子,开始进行雕琢。
当然,他是不准备雕琢那些简单的物件了。
什么臂搁笔筒之类的,他感觉完全没有挑战性。
陆怀谨想了想,把竹子截成了几节。
竹雕的雕刻技法多种多样,包括浅刻、深刻、留青、翻簧等。
其中,留青技法最为独特,需要在竹皮表面保留一层青皮,呈现出淡雅的艺术效果。
留青竹刻陆怀谨如今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
他想了想,又取了一截木料来。
“诶?这是做什么?”
有人发现他不仅拿了竹子,还取了木料,顿时来了精神:“这是要做……翻簧吗?”
“应该,不会吧……”旁边有人皱着眉头,有些迟疑:“虽然翻簧不太难,可是想要
做出彩……可不容易。”
岂止是不容易,很容易就翻车的。
翻簧,也叫“贴簧”,因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
浙江台州黄岩的翻簧竹雕,发端于清道光年间,是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齐名的浙江名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