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入化关山笛

第218章 竹簧(第2页)

 陆怀谨听得还挺来劲儿,尤其是说起收徒的事情,他都很是上心。

 无他,最近他师父马上也要收徒了。

 “也要收徒了?”黎光浩一听,眼睛一亮:“那敢情好呀,怎么样,有没有安排妥当?需要我帮忙吗?”

 别的不说,筹备各种活动,黎光浩是真的有一手的。

 陆怀谨看向赵立书,后者闻言也挺高兴:“可以啊!”

 这一下,现场便更热闹了起来。

 关于这个收徒的过程,还真是有些门道的。

 里里外外,琐琐碎碎的东西,一讲起来可真不少。

 聊得太起劲了,回程的时候都没闲下来。

 以至于原本有人想凑过来跟他们说点话的,硬是全程没能插上嘴。

 等回到工作间以后,陆怀谨都震惊了:里面竟然已经布置出了一处来,专门给他用来煮竹簧的。

 “哇,这个效率,可以的。”黎光浩都挑了挑眉梢,挺赞叹。

 其他人也连连点头,夸罗朝兴办事漂亮。

 罗朝兴心里美滋滋的,面上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嗐!也就是稍微布置一下了……”

 绝口不提自己是如何火急火燎地请教了别人,直接安排人搬了一套煮竹簧的工具过来……

 只要陆怀谨满意,他就很高兴了!

 陆怀谨还真挺满意的,毕竟这本身就是煮竹簧的工具,他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他拿起自己刨好的竹簧,仔细看了看。

 刨竹肌是门技术活,讲究四周均匀,刨至只剩两毫米厚的竹簧内壁,才能开始煮、压,以便以后晒后制成簧板。

 而且,要完成一件翻簧竹雕作品,所涉及的工序有劈簧、造型、雕刻、美观处理等。

 尤其“劈簧”这道工序,包括伐竹、去节去青、刨匀、开缝、蒸煮、压平、晾干等步骤,最终的竹簧面只留厚度仅0.5毫米。

 但是,光做成这般薄透的竹簧面,也仅仅是完成了一半。

 更重要的,是后面的雕琢。

 就是在那薄如蝉翼的竹簧上,再进行雕琢。

 在这一步骤上,经常有人失败。

 并且如果掌握不好,会接二连三的失败。

 因此,通常仅仅有一层的竹簧是不够的。

 有些人为了尽量少失败,会尝试使用层层叠叠的竹簧用来雕琢。

 一层一层地剥离,最后最薄的地方剩一层,便也算成功了。

 可是这纯粹属于投机取巧的办法。

 陆怀谨完全没打算这样做。

 他悠哉悠哉地煮好竹簧,然后将其一一取出,置于板上。

 然后,用力地压平。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用力。

 但用力还不能使用蛮力,得用巧劲。

 因为要想做出最漂亮的竹簧,需要注意这个竹料的延展性。

 只有薄而轻盈的竹簧,才能和木雕完美地贴合。

 最终,陆怀谨压制出来的竹簧面,已经非常薄了。

 众人看着,那竟似一张真的丝绸一般。

 拎起来的时候,有种隐隐绰绰的透明感。

 “成了。”

 陆怀谨轻吁了一口气,愉快地将其放到了托盘上。

 只等明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拿出去晾晒。

 但这一块不够,他需要很多很多块。

 也因此,非常费劲。

 “这倒确实是挺薄的……应该贴上去以后,也不怎么明显吧?”

 “再怎么不明显,那也是多出来好几层了的。”

 “是啊,

多了几层以后,怎么看怎么觉得,会合不上的。”

 “可是如果不这样做,他怎么才能做到严丝合缝呢?”

 众人彼此对视一眼,纷纷有些迟疑。

 不是他们不信,而是这确实感觉,这太难了。

 真的,太难了。

 也正因为这个很难,所有人才觉得这更值得期待。

 以至于原本周会长和韩正平订了机票,第二天就要飞回楚湘市的。

 行程都定好了……

 韩正平不肯走了。

 “哎?不是,为什么呀!?”周会长懵了,这临时变卦,他搞不定的啊!

 韩正平抬了抬下巴,认真地道:“你看看,这多美啊。”

 陆怀谨手指之间,翻云覆雨。

 给人看到的的竹雕中的每一丝细节,都饱含着他的不露声色。

 翻簧竹雕产品色泽光润,类似象牙。

 因天然色泽近似象牙,又有“竹象牙”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