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2页)
而且,也没别的要求,就希望能顶之前那小徒弟的缺,上去帮把手。
哪怕是跟着陆怀谨稍微看一看呢,那好歹也算是镀了层金啊。
这么好的机会,谁舍得放弃!?
赵立书听了,都忍不住笑了。
对方以为有戏,赶紧说愿意给他些什么好处。
“您这话说的,如果需要的话,肯定是您一句话的事嘛。”赵立书笑面迎人,但还是委婉地拒绝了:“但是葛超他们这一批,实在是怀谨一路带下来的,他并不是缺人。”
是因为带葛超他们,所以陆怀谨才有了助手这一说。
而不是因为陆怀谨缺助手,需要助手,才有了葛超他们。
而且,陆怀谨状态这么好,他们连自己都舍不得去打断打扰他。
又怎么可能因为要给他添一个助手,加一个学徒,就上前去打扰他呢?
这话一出,对方立刻就明白了。
“好吧……”
虽然有些不甘,但他们还是只得作罢。
韩正平的小徒弟之前竖着耳朵,紧张兮兮地搁一旁听着,生怕赵立书松了口,让人顶了他的缺。
毕竟,这一旦要是换下去,可是永远都给换掉了啊!
可是听得赵立书拒绝了,他又更惭愧了。
哎,都是他不争气!
韩正平瞥了他一眼,见他眼眶都红了,也没再点他了。
行了,他心里有数就说明还有救。
而这会子,陆怀谨已经从楼梯上下来了。
“顶上这一圈,都已经可以收工了。”
这一圈,主要就是运用的錾刻技艺。
他也没藏私的想法,直接给葛超他们展示了一番。
所谓錾刻,其实就是利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兴起来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是随玉石器、骨角器等加工技术演化而来。
錾刻工艺品的造型,主要分为平面的片活和立体的圆活,片活是平装在某些器物上或悬挂起来供人欣赏,圆活则多作为实用器皿使用。
完成一件精美的錾刻作品需要十多道工艺程序,操作者除了要有良好的技术外,还要能根据加工对象的需要自己打制出得心应手的錾刻工具,打制工件的金属板材,调制固定工件的专用胶料、配制焊药、摹绘图案。
图案纹饰摹绘图案经常是直接用毛笔或铅笔画上去,工作进行较慢。
如果在一件作品上重复出现的图案,为了使之整齐划一,可用过纸样的方法来操作。
具体作法是先把装饰图案按原大比例画在纸上,而后将纸放在锡坨上,用小刀或“脱錾”将纹饰以外的空地“脱”去,即做成纸样,看上去如同民间艺术中的剪纸。
使用时将纸样蘸水贴在器件上的相应部位,取一支蜡烛点燃,用蜡烛上的黑烟熏在纸样上,待纸样上的水分蒸发后剥落下来,即将纹饰清晰地过到“库坯”上去了。
陆怀谨介绍完錾刻工艺,从容地给葛超他们讲解着:“而这个錾刻技艺,运用到竹材上时,一般会像我们上面这般一样,用于竹材的镶嵌。”
他并不掩饰,也没有将所有功劳揽于一身。
声音沉静,神色从容。
真正是毫不藏私地教了葛超他们一遍,并且在他们有疑问的时候,他直接上手进行了制作。
“之前我做的时候,我也看到,你们一直在学,这是好事。”
因为,錾刻技艺需要反复的练习。
光是看,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同时,一两遍的练习,也顶不了什么事。
陆怀谨看了他们
一眼,神色坦然地道:“我私下练习过很多次,确定可行了,才展示出来。”
他的言外之意就很清晰了:如果他们真心想要学,就得多多练习。
葛超用力地点头:“菜,就多练!”
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确实,话糙理不糙。
陆怀谨也笑了,摇摇头:“你们的技艺,我也看了,从这些竹块的雕琢修复来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的。”
他起头,看了一下整栋竹楼:“这栋竹楼,能修复得这么快,多亏了你们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