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上不如老,下不如小
再一次做核雕,陆怀谨的心境都不同了。
他揭开盖子,仔细地看了看。
发现这两枚桃核,竟然圆润饱满,沟壑深邃。
倘若细细雕琢,恐怕不比之前的乌核差的。
但这样好的桃核,周会长居然手一挥就送给了他。
看出他的疑虑,周会长愉快地笑了:“我早就说过,与其搁置,不如由你来雕琢。”
这两枚桃核,在没有遇到陆怀谨的时候,它们就只是两枚桃核。
可是,如果经过了陆怀谨的手。
它们或许,就会成为两枚再次惊艳世人的核雕。
那样带来的价值,是这两枚桃核远远不能够到的。
“哎呀,说的太对了!”
旁边有人恍然大悟,可后悔了:他们咋没想到这一层呢?
哪怕是送给陆怀谨来雕琢,能实现它的价值,那也值了啊。
而且以后出去,还能给吹一吹说自己曾经让陆怀谨帮着雕琢过作品……
陆怀谨想了想,便没推辞了。
他坐定后,郭家豪他们也已经各自挑好了喜欢的根材,准备动手了。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赵立书从根雕的基础教起。
他教之前,吴灿成还谨慎地问了一句:“这个……也可以拍摄吗?”
“可以。”赵立书摆了摆手,毫不在意地道:“我还是那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我只是个领路人,就算不听我说,大家也都有渠道能知晓的。”
真要有人能听着他的课就学会的话,过来他也乐意一道收入门下的。
“这,大气啊。”
“确实不简单的……”
尤其吸引人的是,赵立书讲课,直接就是用陆怀谨的根雕作为例子。
毕竟,陆怀谨的根雕,赵立书那可真是从头看到尾的。
如今侃侃而谈,竟无一丝阻滞感,那叫一个丝滑。
从创作理念,到技艺刀法。
赵立书由浅及深,又由难化简。
以最浅显的语言勾勒出了最难的技艺。
说着说着,他还会亲自演示。
郭家豪他们所有人都听得非常认真,时不时还跟着划一两刀。
从这些基础就能看出来,他们的基底确实都还挺不错的。
赵立书教起来,也相当轻松。
基本上,他起个头,众人就已经懂下一步了。
有种持刀破篾的舒畅感,简直令人愉悦极了。
但是,随着他说到了难处,问题也渐渐多了起来。
“这一处怎么使用三角刀削得这么薄?我从没做到过……”
“拐角处怎么能使用平刀呢?如果太用力岂不是会直接把这一整块都给削掉?”
“还有这里,师傅,这里怎么做啊……”
赵立书乐呵呵地在人群中穿梭,时不时地指点一二。
不得不说,带这些徒弟,确实没有带陆怀谨轻松。
但是他还挺高兴的,因为带陆怀谨,着实没这么多的体验参与感。
比如说现在……
众人看向陆怀谨。
陆怀谨先是挑了一枚桃核,捏在手里轻轻揉了揉。
他喜欢用指腹轻轻摩挲,这会让他感觉舒适。
除此之外,他还喜欢轻轻地勾勒这些桃核的轮廓和沟壑。
一点一点地了解,像是两个最亲密的朋友久别重逢一般。
这种感觉,相当微妙,但是必不可少。
等到陆怀谨提起刀,那就是已经思虑周全了,可以动手了。
比如说这一枚桃核的雕琢,陆怀谨起手,便是一条镂链。
所谓镂链,其实在玉雕中运用得更多。
玉雕中的链条,俗称玉雕链子活。
它工艺精巧,剔透纤细,堪称绝技。
在与立体雕、镂空雕等工艺结合运用时,更是相互辉映,显得整器格外绰约多姿,玲珑透漏。
链条工艺,于炉、
瓶、塔、熏、片、锁、坠等玉雕物件上都有出现,在瓶炉等中大型器皿中出现得尤为广泛,也最具代表性。
琢制链条是一种“既难又险”的活计,难就难在链条需取材于器物本身,“取其材而不离其体”。
在确定了取材部位后,再予以切割,安排好每节圈环的位置,以做到均匀准确,无误差;
险则险在必须保证每节圈环完整无缺,环环相扣,圈圈相链,稍有差池,则全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