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入化关山笛

第264章 悚然一惊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陆怀谨此时悠哉得很。

 他这趟进来学徒空间以后,他发现,自己对整个空间的运用更熟练了一些。

 说不上……是什么感觉。

 但是这可能是他以前来过的缘故,想要什么,都能很快就得到。

 尤其是材料,几乎是他说要怎样的就能得到怎样的。

 甚至,这个速度……快得他都有些震惊了。

 陆怀谨仔细地看了看,再三确认之后,陷入了沉思。

 “动手啊!”见他迟迟没有动作,喻皓走到了他身侧,疑惑地看着他:“想什么呢?”

 听到他的声音,陆怀谨还有些惊到:“喻师傅。”

 喻皓蹲下来,拨弄了一下他面前的刻刀:“我还以为你要这么些材料是想做什么呢,拿来发呆啊?”

 “呃,我是想要……造一座塔。”陆怀谨想了想,比划了一下:“要九层高,带飞檐,还要带玉铃……”

 这样复杂的结构,他雕琢成玉塔的时候不觉得困难。

 但现在想要复现成建筑,感觉结构上面,可能会略为有些难度的。

 “还好。”喻皓站起身来,摆摆手:“你随我来。”

 跟在他身后,陆怀谨随他一道去了相国寺。

 这座相国寺建筑布局采用宫廷式风格,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藏经楼等殿宇。

 寺内的八角琉璃殿,俗称罗汉殿,最为引人注目。

 殿内有八角琉璃亭,亭中供奉着一尊高达 7米的千手千眼菩萨。

 它是用一棵银杏雕成,站像四面造型相同。

 每面有大手六只,小手 200多只,共计 1048只手,排成四个扇面形。

 每只手掌中心还有一只眼睛,周身贴金,造型独特,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喻皓带着陆怀谨进去细看,愉悦地道:“看这边,有钟亭。”

 钟亭中悬着一口巨大的铜钟,高约 4米,重万余斤,为清乾隆年间铸造。

 相传在霜天凌晨猛扣此钟,声可震全城,“相国霜钟”也被誉为“汴京八景”之一。

 陆怀谨细细地欣赏着,满目赞叹:“的确很壮观啊……”

 眼前的这座相国寺,虽然曾历经多次重建与修复。

 但整体格局严谨,基本延续了主要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的布局,依然显现出巍峨壮观之态,不愧是久负盛名的古寺宝刹中的皇家寺院。

 “你所看到的,这仅仅是一个层面。”喻皓带着他,一路绕向了后山。

 站得高,看得就远。

 从顶上望下去,整座相国寺的结构一目了然。

 “所谓建筑,复杂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结构得严谨。”

 所以像陆怀谨之前说的,那九层的塔内里多么复杂,摆设多么繁复……

 重要吗?不重要。

 重要的是结构,喻皓踩了踩地面,神色清冷:“结构,乃立身之本,结构正了,塔就正了。”

 陆怀谨了然,认真地点了点头。

 不过,他转而想到,如今可不比现代。

 这相国寺,一般人等是进不来的吧?

 他们就这么贸贸然进来了,不会影响到喻皓吧?

 可是他们刚才进来,好像也没遇到什么阻碍……

 说到了这个,喻皓微微抬头,一副傲然模样:“……这个你不必担心,为师自有妙计。”

 陆怀谨听了之后,对他还是挺佩服的。

 没想到,喻皓居然还有这么广的人脉呢。

 结果两人下山之后,遇着了一个扫地的人,那人瞥了他一眼,叹道:“又来看卷檐啊?随便看,莫要到处乱走啊……”

 于是,陆怀谨这才知道。

 根本不是喻皓什么人脉有多广,而是因为这座相国寺,是唐朝人建造的,它的门楼的卷檐造得非常巧妙。

 喻皓每次经过门楼,都要仰起头,仔细观察,研究它的造法。

 为了弄清卷檐的奥秘,喻皓有时坐下来,甚至躺在地下进行观察和研究。

 但相国寺门前,哪能容得他这么放肆?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他经常来。

 后来为免有碍观瞻,索性就放他进来看了。

 时日一久,喻皓这都熟门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