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入化关山笛

第268章 后悔不迭(第3页)

 有时会指出,这飞檐角度不太够。

 “飞檐是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

 这飞檐,常用在亭、台、楼

、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

 飞檐为我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有时,又会细说斗拱。

 这一点,他还真有发言权。

 因为应县木塔别的不说,斗拱是最多的……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

 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而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

 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其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

 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线。

 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可以做出翘起的飞檐。

 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

 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里曾曰:“谛观之,飞檐列栋,丹垩粉黛,莫不具焉。”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香亭三间五座,三面飞檐,上铺各色琉璃竹瓦,龙沟凤滴。”

 秦牧《社稷坛抒情》:“这坛后的宫殿是华丽的,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真是金碧辉煌!”

 这些东西,何睿谦说得兴高采烈。

 而罗朝兴则听得两眼发黑。

 要知道,就算是搁以前读书的时候,这些繁复的文言文,他也是会听得脑壳疼的。

 更不必说现在了……

 偏偏陆怀谨很吃这一套,一边画,一边偶尔会停下来,和何睿谦细细讨论一番,确定了再进行绘制或修改……

 直到画出一幅他和何睿谦都很满意的画,陆怀谨才停了下来。

 “对对对,这感觉对味了!”何睿谦推了推眼镜,凑上前去细细看了看,满意地连连点头:“真不错啊……”

 与此同时,不少屏幕前的修复人员也站起身来。

 “嗯?何睿谦?”

 “老何?他怎么去找陆怀谨了?”

 “他不是一直守着木塔的吗?”

 倘若说,在此之前,还有不少人心里犯嘀咕。

 那么,在看到何睿谦之后,他们同时放下了心。

 下一秒,又全都紧张了起来,暗道不好。

 “哎呀!”他们拍着大腿,后悔不迭:“又教这老头跑前头了!”

 细细算了算,光是这吊脚楼啊风雨桥,这工程量就还有好些才能结束。

 但是何睿谦都已经跑去找陆怀谨了,还和陆怀谨很是聊得来。

 这就很明显,陆怀谨下一步很可能就会去应县了!

 他既然真有这本事,如果能请来他们这里修复古建筑,那才是真的大好事呢。

 可是现在,如果陆怀谨真去了应县……

 光是那座木塔修复的工作量,今年是甭想能跟陆怀谨搭上话了……

 想到这里,他们顿时哀声叹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