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天命红线的作用,儒门的神权计划,沸腾的天京(73k)(第2页)

 楚无疆眉头一皱,连忙劝道:

 “殿下不可大意,您刚才说圣灵教的人,是在一直偷袭粮仓,放火烧粮吗?”

 太子殿下点头道:

 “的确如此。”

 “林州发生了二十多起,所幸有冰系武者坐镇,损失不算太大。”

 “大约烧了几十万斤的粮食,不

足为虑。”

 从这些战果来讲,并不算严重,地方官员击杀了数十名教众,交换比还算可以。

 天下百州,实际上每天都有大量事情。

 骚扰,动荡,杀戮,连绵不绝。

 朝廷维持太平,维持稳定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楚无疆脸色微变,连忙说道:

 “殿下,千万不可大意。”

 “这天下本来米价就在上涨,他们此举未必需要烧掉多少粮食,只要天下人恐慌粮缺,进一步促进粮价高涨。”

 “此举并非为烧毁那几十万斤的粮食,怕是要引发州郡恐慌,人人屯粮,从而推高粮价。”

 “若是有些官员再勾结邪道,怕是会有火龙烧仓。”

 太子殿下原本看到损失,还松了一口气,现在听闻楚无疆的说法,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邪魔九道到处搞事情,采取轻游击战术,以机动性为主,在各地展开骚扰,袭击官仓。

 各地的官员不可能时时刻刻戒备,他们只要造成一定的破坏,再通过舆论战的手段,促使地主们纷纷屯粮。

 只要大家一屯粮,意味着整个市面上的交易就被打断,推高粮价。

 反正邪魔九道不求造成多大的效果,只要朝廷难受就行。

 太子殿下不由得点头道:

 “楚卿言之有理,这邪魔九道的背后怕是有高人指点啊。”

 “此等危局,孤计将安出?”

 本来太子殿下只是随口聊聊,把最近的烦心事跟楚无疆说两句,不指望他能帮忙,谁料楚无疆立刻察觉到一丝不妙。

 为什么朝廷要跟豪强维持一定程度妥协,乃至认可他们对于地方的处置权力,因为帝国太庞大了,统治不过来。

 商贸,税收,粮食的运输等等,有无数的脆弱节点。

 武道带来的强大机动性,极大地提高了朝廷的统治成本,若非有别于现代的强大符箓,道术,秘术,维持这样庞大的帝国统治,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邪魔九道不是傻瓜,他们不会跟你正面抗衡,只要不断地袭击薄弱地带,杀害中下层官员,足够造成动荡了。

 圣灵教的战术,精准且狠辣。

 楚无疆沉思片刻道:

 “圣灵教破坏关键节点,派出的高手应该不会太强,他们真实的意图,恐怕是引蛇出洞。”

 太子殿下抚掌而笑:

 “楚卿与孤不谋而合。”

 “所以孤打算让地方自行处理,只是刚才听了楚卿的话,这才察觉敌人的后续诡计。”

 楚无疆不由得道:

 “面对这等战术,最好的办法是请占卜高手率领精锐的小分队,沿路打击,将这些袭击者一一揪出来。”

 “其次,朝廷严令地方,执行保甲制度,搜查可疑人物。”

 “最后,鼓励地方豪强,宗门,配合绞杀。”

 太子殿下点头道:

 “孤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一些豪强,宗门对这件事积极性不高。”

 朝廷与地方豪强绝非敌人。

 朝廷非常需要地方有足够的高手,且愿意遵从朝廷的统治,配合朝廷围剿无法无天之人。

 只是最近邪魔九道很凶,地方豪强围剿的兴趣有所下降。

 楚无疆笑道:

 “地方豪强所求,不过是秘籍,武功,或者官身。”

 “比如击杀圣灵教者,可以换取监生,或者举人身份。”

 “有官做,地方豪强才能积极。”

 太子殿下一愣,这法子倒是不难想。

 只是读书人把科举看得非常重,认为读书做官才是正途,其他方式做官都是歪门邪道。

 太子提出这方案,儒门肯定反对的。

 但楚无疆无所谓啊。

 他是勋贵出身,从来不觉得一定要考试才能做官。

 太子殿下不得不说道:

 “楚卿,容我三思。”

 楚无疆笑道:

 “除此之外,殿下可以放出话来,愿意举报的圣灵教徒可以得到赦免,乃至获得官职。”

 “若殿下担心邪魔九道刺激米价高涨,可命人运输粮食到受灾地点,低价卖粮。”楚无疆知道太子殿下还是有一批资源,宁荣二府倒下,京城各家的田产大大扩张了。

 楚无疆出这些主意,大部分出自公心。

 太子殿下

忍不住地点头道:

 “楚卿文武全才,便是担任宰辅也是绰绰有余。”

 “武能定国,智足安邦。”

 上一次太子殿下夸奖楚无疆这句话,只是说他聪明而已。

 结果这圣灵教的骚扰,楚无疆不仅能拿出一套方案来,至少看上去是有可行性的。

 不仅如此,楚无疆还特意摸了一下儒门的屁股科举制度,以表明自己的态度,进行暗示。

 太子殿下故意夸奖楚无疆能做宰辅,也是一种暗示。

 他想看楚无疆对待方萧然的态度。

 楚无疆笑了笑说道:

 “殿下过奖了,方相能劝说各家遏制灵米扩张,推动酒税政策,远比下官更适合做这宰相。”

 “下官不过一介武夫而已。”

 楚无疆不着急,直接夸赞起方相,让太子殿下主动说出来。

 你要是武夫,就没有聪明人了。

 太子殿下心中腹诽了两句,正色说道:

 “世人皆有私心,方相此举也不过是为了方家大公子罢了。”

 楚无疆惊奇地问道:

 “殿下,此话怎讲?”

 太子殿下沉吟道:

 “方萧然作为儒门的后起之秀,曾写过一句,存天理,去人欲。”

 “这去人欲的含义,是要权贵之家克制自我的欲望,不能放纵欲望,以减少对于平民的伤害。”

 “方相劝说其他家约束子弟,并减少灵米种植面积,是为了方萧然铺路。”

 原来如此。

 这方相的手笔还是很大的。

 俗话说六扇门中好修行。

 方相在执行治理民生策略上,打算约束各家权贵,多多少少减轻一些民众的负担。

 而他的政治实践,则会反馈到方萧然的身上,践行他提出来的理念,为方萧然积累大势。

 楚无疆不由得想起前世的一个理念【阶级合作】。

 它承认阶级的存在,但不主张阶级斗争,而是通过某种机制,让工人,雇主互相协商,各退一步,免得大家都没饭吃。

 这种思想叫做法团主义。

 当然方萧然还没有达到这层次,他主要是警告贵人们,不要过分纵欲,免得压迫百姓太深,毁掉朝廷。

 去人欲,不是去掉欲望,而是去掉过分纵欲。

 更像是一种道德的软约束。

 若是方萧然拥有【金科玉律】的气运,倒是能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这条路子也不是不能走。

 这样一来的话,方相的策略和决策以及儒门的押注,就能理解了。

 因为单纯依靠道德约束是不够的。

 儒门要想完全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巨大无比的权力,成为人族真正的统治者,再用金科玉律将【去人欲】的理念,彻底推广开来。

 元吉书院支持方萧然,进行人造圣贤计划,为的就是能够建立儒家神权的国度,并实行道德教化。

 这些都是配套起来的,一层套一层。

 当然了,什么叫过分的欲望,是很难明确定义。

 至于这些对于士大夫,乃至高官的道德要求,会不会在执行中变样,最终成为对普通百姓的道德要求。

 这又是一个问题了。

 起码方萧然对贵人主张的节欲,看上去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