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义军克敌,公主克夫》第八节(第2页)

 这时候义军探知官军生力军开来,调集兵力迎战。山士贤领一支新军从潮州来,会合彭大举、陈固所部,作为此战的主力军。由吉义带去梅州的人马在攻下州县之后仍需一段时日收取乡村、巩固统治,此战便不回来参加。山士贤把军队交给彭大举和陈固指挥,自己只作为军师帮忙出谋划策。另外优卿、桂儿也来参加此战,郝半通留守潮州。

 上一战在揭阳县西部与海丰县北部之间进行。这一战,由于揭西百姓已经是铁心支持义军,官军这次就不到那边去了,改从海丰县南部的沿海地带向潮阳县进军。义军则在潮阳县西部一带集结,然后迎向官军。

 海丰县东部一带叫做陆丰地方,曾经设立过一个县叫做安陆县,就是安定陆丰地方之意,后来撤销了仍然并入海丰县。陆丰地方的东部有个军镇叫做碣石镇,官军便在碣石镇集结。

 潮阳县西部一带叫做葵阳地方,有个集镇叫做惠来圩,也叫葵阳镇。义军在惠来圩旁边一个叫做达三圩的村子集结,不入圩场是为了不扰民。

 官军两员主将丁大壮、娄斌都是正派的将领,本来就严于治军,这次又吸取了上次公羊涉滥放奇毒导致丧失民心以致战败的教训,对部下约束更严。官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与义军差不多,都在争取民心。

 两军集结在碣石镇与惠来圩一带,派出小股兵马到中间地带,互相试探,都很谨慎。官军那么谨慎是因为丁大壮、娄斌深知吉义厉害,不敢轻敌,也害怕失败了要给茶陵公主治罪,谁能不怕?义军谨慎则是因为吉义其实没来,兵力又少于官军,自然不敢乱来。

 中间地带是一片乡村,有一条河流叫做瀛江,绕行在沿海丘陵之间,虽然不长,水量却丰沛,其下游河面很广,与潮州最大的河流韩江的下游差不多了。有这样一条宽阔的河流,正好是两军交战天然的屏障。于是两军试探了一番之后各自拔营推进,义军占领了瀛江东岸,官军占领了瀛江西岸,双方隔着瀛江对峙,使对方不好攻过来,己方也不好攻过去。

 瀛江下游有个大河弯,大体上是从西北向东再向西南拐,河弯中有着这片沿海丘陵地带难得的一块比较大而平整的好地,坐落着一个叫做甲子村的大村子。该村历史悠久,早在岭南开辟初期就有,是潮惠两州之间一大片崎岖贫瘠的穷山恶水之中难得的富饶地方,繁衍了许多人口,向东西两个方向各开出一个分村,叫做甲东村和甲西村。三个村的人口多达上万,其中主村甲子村就有六七千人之多。甲东村位于瀛江东岸,与甲子村隔岸相对。甲西村与甲子村同在瀛江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