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倏忽与鲲鹏的缘(第3页)

 

佛法劝人向善,只要苦心修持,总有得成正果的那一天。

 

可如今的倏忽,面对如此场景,却有些不知所措。

 

他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心中也在纠结、迷茫、愤怒之中甚至动了杀念。

 

曾经苦心修持的佛法经义之中,找不到能够开解的答案。

 

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够既不负这一身修持的佛法和他信奉追随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同时亦不负卿。

 

“枉你跟随在「丰饶」身边习了这么多年的道佛经义!”

 

“现在却跟未闻经,未遇师一样!”

 

“不能省觉、自蔽阳光、任性肆意、念念不停、思维不返!”

 

“尽被贪、嗔、痴、淫、杀、盗、恶口、绮语、两舌、妄言、十恶并尘境外缘扰乱身心!”

 

“致使六根妄动,甘受驱驰劳苦,流浪生死不休!”

 

“心不死则道不生,欲不灭则道不存!”

 

“如此浅显的道理,你修行了这么多年,居然还没有看明白?”

 

人若固守既有观念、执着于世俗成见,本真之心便无法觉醒。

 

这里的“心”并非指生理器官,而是被私欲遮蔽的“妄心”。

 

只有破除这种执念(心死),才能让先天本具的“道”(即良知)自然显现。

 

过度欲望会蒙蔽人的本心,如同乌云遮蔽太阳。

 

“欲”包含物质贪求与精神执着,需通过“克己”功夫逐步消解。

 

欲望的消减(欲灭)为“道”的存续创造纯净的精神空间。

 

认知突破往往伴随思维困顿(心苦),如同禅宗“大疑大悟”的过程。

 

王阳明龙场悟道前的困厄经历,正是对此的生动注解——在极致的精神煎熬中豁然贯通。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祸福,自作自受...”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

 

此刻的倏忽披头散发,疯疯癫癫的,身上的袈裟尽数褪去,葬在了阿羞的墓中。

 

如今身上披着的一袭黑袍,也早已被鲜血浸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