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绝对的地形优势(求订阅)(第2页)

 中午的时候,部队便已经抵达。

 指挥部,团级、营级干部开会。

 参谋长介绍着老山这边的地形,让大家对这里有着清晰的认识。

 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这里与小青山、松毛岭、八里河东山等形成了战略要地。往南27公里便是河江省会河江市,往北则可通视北方纵深25公里,使得这里大片地方毫无秘密可言。

 主峰1422.2米看起来好像并不高,但是从山脚下的船头村到山顶垂直高度却超过了1262米,整个山势南缓北陡,西高东低。

 尤其是背面坡度超过了50度,接近主峰时的坡度接近70度,在这种坡度上人是不可能站立的,特别是主峰北面是高达60米的悬崖。

 可想而知,要想从北面攻上去,无异于是天方夜谭。

 放眼整个老山地区,以主峰为中心,向东西南延伸出了三道大山梁,上面布满了跃进的工事,呈现鼎足之势。

 在这种地形条件下,最方便的攻击路线便是沿着盘龙江,在清水河一带,在坡度较缓的南侧发起攻击。

 但是从军事角度上来看,这一片六七公里长的丘陵地带,却是一个死地。这条攻击路线,意味着攻击部队必须暴露在敌军的炮火之下。

 这条攻击路线,将面临着大小青山、松毛岭、老山等诸多高地居高临下的远近火力之下。只有抗住炮火的造成的巨
 

大伤亡,才有机会攻上高地。同时所需的弹药物资,以及伤员和烈士的遗体也得从这个地带运输。而对方可以非常方便的封锁军工和后勤补给线。

 这就是绝对的地形优势。

 敌军在这里防御体系呈现三角形互为依托。

 而这还只是敌军在老山上的阵地,一旦打起来,周边高地的火力将有力支援,并且较为平缓的地形,更有利敌军援军的快速增援。

 敌军在各高地上大修工事,阵地上都筑有钢筋混凝土的地堡、坑道,这些工事一般是不露出地面的,露出地面的工事则分为地上和地下两层,当地表工事被摧毁之后,地下的工事还可以继续抵抗,工事与堑壕交通相连接,另外敌军还设置了一些假阵地,以诱使攻击部队过早的暴露中地,阵地内各种火器交错布局,以迫击炮、高射机枪、无座力炮轻重机枪为主,形成了远近明暗、交叉相结合的密集火力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