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提议(第2页)

“闺女,你什么时候跟见升结婚的?”

“建国二十年”

“二十年……,他为什么结婚这么晚?是因为一直在等你吗?”

老太太明显对自己大儿子的八卦非常感兴趣,她算了算,俩孩子结婚那年,这丫头才刚十九岁,按照国内的婚姻法,才刚超过法定的结婚年龄一年而已,要说等的话,似乎也能说的过去。

罗敏乐了,一双大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他……大诚之前其实还有过一段婚姻,后来离婚了,他们没孩子。”

离婚?

这个词语在丑国并不罕见,结婚、离婚都很平常。

但依然还是让老太太和程见闻还有郝雨诗吃惊不已。

因为他们对大陆还是很熟悉的,而且就算他们生活在丑国,离婚这个词对于生活在唐人街里的华人来说也非常小众。

华夏人讲究从一而终,说什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猴儿满山跑,这些老话不止是说女人,其实对男人来说也是如此,娶了这个女人,就要养她一辈子。

虽说现在婚姻法规定的什么结婚自愿,离婚自由,但对这个年代的华夏人来说,离婚确实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真要那样做了,不管男人、女人,在外边都没办法抬起头来。

要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天天吵架干仗,日子过的狗都不如的,也还是不肯离婚。

现在老太太猛不丁的听到自己这个大儿子竟然还离过一次婚,不吃惊才怪呢。

“为什么呀,他之前为什么离婚?呃……孩子,我没其他意思,只是对这事儿有些好奇。”

“等会儿还是让大诚告诉您吧,这里边有些事儿我不好说。”

罗敏现在经常跟街坊邻居聊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她也喜欢这种吃瓜的感觉,对于讲自己男人以前的糗事并不排斥,况且这事儿也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

但是吧,离婚这事儿虽然不需要保密,可陈家的事情却涉及到一些保密内容,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她也不好拿捏,干脆将皮球踢回去算了。

隔壁,李言诚和那位郑司长的分别汇报也结束了,其实在汇报前,他们俩人就知道肯定会得到批准。

毕竟,程家是这边特意邀请过来的,为的就是想把他们留在这里,不不不,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想留程家在国内投资建厂。

虽然早在七八年,就已经有港商过来投资建厂了,今年上半年,也有港商在京市建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但总体来说,人数还是太少,大部分人都仍然处于观望之中,吸引更有分量的人来这里投资,就成了重中之重。

而程家就是这其中的首选目标。

他们是丑国的华人,在那边还是非常出名且有实力的,如果能拉他们过来,那么对于其他在丑华人来说就有了参照物。

所以,对于程家人不是特别过分的请求,肯定会同意。

虽然一场认亲被搞成了这样,但李言诚一点也不在意,能帮上忙就好,更何况,程家如果真的愿意在国内投资,那未来肯定会赚的盆满钵满,他们不亏。

就像昨天晚上他老丈杆子说的,再要不了多久,他的工作岗位就会从社会局调整到公安部门,而之所以有这样的调整,也是为了方便他以后联系程家。

他如果一直都在社会局工作,那么跟外籍人士有私下里的联系是肯定不行,就算对方是他的近亲属。

但调整到公安部门工作就不一样了,只要他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不要泄密,再注意随时汇报,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和程家打交道了。

这些都是充分考量过的,否则,就算罗老爷子想把这个小女婿调整到其他更有实权的工作岗位上去,也得好好的出把力才行。

“李副秘书长,我只知道您家好像就住在煤山东胡同,您住的那个院子……”

挂掉电话后,老郑便开始询问道,他要先搞清楚李家的具体情况。

在他看来,住在胡同里的话,那基本都是那种大杂院,如果说以前的四合院还能保持着四合院的样貌的话,经过四年前的那一摇,好家伙,那些四合院几乎都变成大杂院了,私搭乱建到处都是。

在院子里就算俩人面对面的走过来都得侧着身子才能过去。

李家住的如果也是那种大杂院,那不可避免的就要跟邻居打交道,怎么说呢,胡同里的人情味还是重一些,爱凑热闹的也会更多。

他都有些想不明白,上边为什么会答应的那么爽快,李言诚接下来的回答为他解开了这个疑问。

“郑司长可以放轻松,我家是单独一个院子。”

难怪!

老郑挑了挑眉头,难怪这位李副秘书长没有住到社会局的家属院去,原来人家住的是独院啊。

“这样的话我就没问题了,李副秘书长,既然决定去,咱们就尽快出发吧。”

“没问题,对了,中午吃饭怎么办?”

“呃……要不还是回到这里来吃?”老郑被问的微微一怔。

“算了,这样吧郑司长,你安排人等下给我家送一个铜锅,我那里有一个,木炭我也有,你再弄点菜和羊肉过来,中午咱们一起在我家吃涮羊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