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我是小木子
第四百七十四章 决定(第2页)
老太太对大儿子和大儿媳的工作已经有了猜测,不过她没准备告诉小儿子,她在心里不停的琢磨,该怎么样以合适的方法给大儿子一些补偿。
虽然今天李言诚一再强调不需要任何补偿,也不会接受补偿,当年弄丢他,并不是家里人的责任,而是因为战争。
可站在老太太的角度,她就是不能原谅自己。
如果不让她给大儿子补偿,她觉得自己心里过意不去,虽然物质上的补偿并不能弥补大儿子从小就跟亲生父母分开,而造成的情感方面的缺失。
而且老太太今天也看出来了,大儿子在面对她的时候,虽然脸上一直都挂着笑容,让人看上去很舒心,可她还是能清楚的感觉到笑容里那抹疏离。
她不怪大儿子对她有疏离感,毕竟他们已经三十多年没见过了,会有这样的反应很正常。
她就是想消除掉这种疏离,她想用自己人生剩下的日子来好好补偿一下大儿子。
……
夜深了,京城饭店里,程家母子二人围绕李言诚的交谈并未结束。
远在苏家,苏孝同的爹坐在书房里也正在琢磨着同一个人,不止是他,还有那位方老爷子坐在自己家的书房里也是如此。
二位老爷子这样,是因为他们都接到了下边人的汇报。
因为会议的原因,今天散会比较晚,而会后那位又招呼他们这些有相当职位的老头子们又开了个小会,所以回来的比较晚。
他们也是回来后才接到下边人对今天认亲的汇报。
认亲的过程并没有什么,让二位老爷子陷入思考的是,到底要不要让李言诚出手治疗傅淑怡。
当然,对李言诚的医术他们是非常认可的,毕竟十年了,经他手治疗过的得各种疾病的人都有,辉煌的战绩在那里放着呢,凡是知道的,已经不会有人在医术上质疑他了。
两位老爷子需要考虑的是影响。
他们虽然相信李言诚的医术,但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万一,傅淑怡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死了,那……
他们考虑的就是这个万一。
李言诚可以拍着胸口说没问题,可站在两位老爷子的位置上,需要想的可就太多了。
不单单是想万一治疗傅淑怡失败怎么办这个问题,他们考虑的更多还是如果失败了,会对李言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
要知道,李言诚也好,苏孝同也好,还有罗扬等等几个人,都是这几位老爷子眼中的年轻俊杰,前途无量,是他们选中的接下来要好好培养的人才,未来也可能是他们的接班人。
几位老爷子的年纪都大了,再干不了几年,只要是人,几乎都会有自己的私心,全力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庇佑自己的子孙后代,就是他们当前的目标。
当然,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让他们视为可堪培养的对象。
就像罗家的大女婿郭松山,他是一个非常老实、可靠的男人,干工作也一直都是踏踏实实,但是,没有上进心,没有雄心壮志,更没有什么政治抱负。
你能说他没用吗?不能!
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那是人家自己的选择。
罗老爷子不是没给他机会,五年前就把他和罗婷前后从针织厂调了出来,他去了市轻工局工作,而罗家大女儿则是去了市妇联。
老爷子也没有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直在工厂第一线干倒班的工作。
这俩人能走到一起组建家庭是有原因的,两口子都是差不多相同的生活、工作观念,那就是知足常乐,小富即安。
既然这样,老爷子当然不会勉强他们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说起接班人,苏孝同和李言诚二人是几位老爷子最放心的两个人选。
因为他们要能力有能力,要功绩有功绩,要说缺点,那就是他们目前工作的专业性实在是太强,还有就是,李言诚缺乏基层工作经验。
所以才有了这次他要被调出社会局,去到虽然同样专业性非常强的公安部门工作,但这个单位跟地方的联系会更紧密一些。
同样的,苏孝同要不了多久也会离开社会局。
老爷子们虽然会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方便他们施展拳脚,但也不会揠苗助长,能不能干出成绩,还得靠他们自己的本事。
在几位老爷子的心中,未来五至八年内,如果他们没办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跨越过那道拦住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的级别天堑,那他们的未来也就到此为止了。
老爷子们干了一辈子的革命工作,私心是有,但更多的还是公心,他们想要培养的首先是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其次才会考虑别的。
现在,李言诚给两位老爷子摆出了一道难题,让他们两位年近七十的老人,不得不大半夜的还坐在书房里一边抽烟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在得知傅淑怡有心脏方面的疾病时,他们不是没考虑过让李言诚出手治疗。
虽然今天李言诚一再强调不需要任何补偿,也不会接受补偿,当年弄丢他,并不是家里人的责任,而是因为战争。
可站在老太太的角度,她就是不能原谅自己。
如果不让她给大儿子补偿,她觉得自己心里过意不去,虽然物质上的补偿并不能弥补大儿子从小就跟亲生父母分开,而造成的情感方面的缺失。
而且老太太今天也看出来了,大儿子在面对她的时候,虽然脸上一直都挂着笑容,让人看上去很舒心,可她还是能清楚的感觉到笑容里那抹疏离。
她不怪大儿子对她有疏离感,毕竟他们已经三十多年没见过了,会有这样的反应很正常。
她就是想消除掉这种疏离,她想用自己人生剩下的日子来好好补偿一下大儿子。
……
夜深了,京城饭店里,程家母子二人围绕李言诚的交谈并未结束。
远在苏家,苏孝同的爹坐在书房里也正在琢磨着同一个人,不止是他,还有那位方老爷子坐在自己家的书房里也是如此。
二位老爷子这样,是因为他们都接到了下边人的汇报。
因为会议的原因,今天散会比较晚,而会后那位又招呼他们这些有相当职位的老头子们又开了个小会,所以回来的比较晚。
他们也是回来后才接到下边人对今天认亲的汇报。
认亲的过程并没有什么,让二位老爷子陷入思考的是,到底要不要让李言诚出手治疗傅淑怡。
当然,对李言诚的医术他们是非常认可的,毕竟十年了,经他手治疗过的得各种疾病的人都有,辉煌的战绩在那里放着呢,凡是知道的,已经不会有人在医术上质疑他了。
两位老爷子需要考虑的是影响。
他们虽然相信李言诚的医术,但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万一,傅淑怡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死了,那……
他们考虑的就是这个万一。
李言诚可以拍着胸口说没问题,可站在两位老爷子的位置上,需要想的可就太多了。
不单单是想万一治疗傅淑怡失败怎么办这个问题,他们考虑的更多还是如果失败了,会对李言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
要知道,李言诚也好,苏孝同也好,还有罗扬等等几个人,都是这几位老爷子眼中的年轻俊杰,前途无量,是他们选中的接下来要好好培养的人才,未来也可能是他们的接班人。
几位老爷子的年纪都大了,再干不了几年,只要是人,几乎都会有自己的私心,全力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庇佑自己的子孙后代,就是他们当前的目标。
当然,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让他们视为可堪培养的对象。
就像罗家的大女婿郭松山,他是一个非常老实、可靠的男人,干工作也一直都是踏踏实实,但是,没有上进心,没有雄心壮志,更没有什么政治抱负。
你能说他没用吗?不能!
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那是人家自己的选择。
罗老爷子不是没给他机会,五年前就把他和罗婷前后从针织厂调了出来,他去了市轻工局工作,而罗家大女儿则是去了市妇联。
老爷子也没有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直在工厂第一线干倒班的工作。
这俩人能走到一起组建家庭是有原因的,两口子都是差不多相同的生活、工作观念,那就是知足常乐,小富即安。
既然这样,老爷子当然不会勉强他们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说起接班人,苏孝同和李言诚二人是几位老爷子最放心的两个人选。
因为他们要能力有能力,要功绩有功绩,要说缺点,那就是他们目前工作的专业性实在是太强,还有就是,李言诚缺乏基层工作经验。
所以才有了这次他要被调出社会局,去到虽然同样专业性非常强的公安部门工作,但这个单位跟地方的联系会更紧密一些。
同样的,苏孝同要不了多久也会离开社会局。
老爷子们虽然会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方便他们施展拳脚,但也不会揠苗助长,能不能干出成绩,还得靠他们自己的本事。
在几位老爷子的心中,未来五至八年内,如果他们没办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跨越过那道拦住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的级别天堑,那他们的未来也就到此为止了。
老爷子们干了一辈子的革命工作,私心是有,但更多的还是公心,他们想要培养的首先是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其次才会考虑别的。
现在,李言诚给两位老爷子摆出了一道难题,让他们两位年近七十的老人,不得不大半夜的还坐在书房里一边抽烟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在得知傅淑怡有心脏方面的疾病时,他们不是没考虑过让李言诚出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