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落听(第2页)

“行啦!”那位张队长拍拍手说道:“抓紧时间干活,领导只给了三天时间,大家都加把油,再过一个小时,工队食堂会给咱们送饭来。”

另一边,金智海驾驶着车辆沿着大路向百货公司家属院驶去,脑海中还在不停的浮现刚才自己瞎琢磨的灵光一闪。

很快他便下定决心,明天跟总部的足迹鉴定专家常华荣好好聊聊,看看有没有在现场发现的足迹统统都是造假的可能。

他认为,如果自己的猜想是真的,那么那个凶手还真未必是他们之前猜测的那样,留下脚印就是为了故布疑阵,可能凶手根本没有这种想法,只是他们在办案中将简单的事情给复杂化了。

想到这里,他手底下一边打着方向盘拐进百货公司家属院,一边满脸苦涩的摇摇头,假如真是这样,那他们才算是终日打雁却被雁啄瞎了眼。

同一时间,已经回到家的李言诚和罗敏二人,也说起了这件案子。

接连发生的两起案件,罗敏当然知道,恐怕整个京市不知道的人都不多,但对具体案情她了解的就不多了。

她还是今天才知道,原来案发现场还留下了脚印,还和十年前的系列案件中发现的脚印一模一样。

乍一听她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即便对足迹鉴定一窍不通,她也清楚,一个人的脚印不可能十年如一日的没有任何改变。

如果真要说一点都不变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可能。

“大诚,那人如果装的是假肢,而恰好他这十年的体重几乎没有发生改变,那么他留下的脚印是不是就有可能一成不变”

熟悉的睡前运动过后,罗敏像只小猫般蜷缩在丈夫温暖宽厚的怀抱中,声音有些慵懒的轻声嘀咕道。

她的话让原本正在闭目养神的李言诚唰一下就睁大了眼睛。

我国的假肢事业起步于四十年代,在京、津、沪、沈等大城市出现过私营的假肢作坊,主要服务于上层社会残疾人。

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大批的革命军人因战致残,四五年,晋察冀边区政府建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假肢厂。

建国后到了五十年代末期,国家又有计划的安排各地分批建厂、布点,陆续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建立假肢厂及假肢装配站。

服务对象也由先开始的面对革命伤残军人转为面向全社会的残疾人,从而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专门为肢体残疾者制作装配假肢、矫形器、轮椅车等辅助器具的假肢矫形器行业。

这时期的假肢跟几十年后的肯定没办法比,假肢这东西跟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受限于材料,这时候很多假肢还都是木头做的。

但无论这个假肢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罗敏说的那种可能性有没有有,可太有了。

恰好市社会局后勤处就有一个装配了假腿的同志,他的腿是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失去的,后来装上假肢,据李言诚所知,这位同志的假肢已经用了快二十年了,期间一直都没换过,现在看上去还好好的,而且因为用的时间长了,可能也是习惯了,走路慢一点,不知道的人甚至都看不出来他装了一个假腿。

这种假腿走过留下的脚印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不清楚,因为从来都没注意观察过。

他估计,公安总部的足迹鉴定专家常华荣主任可能也没在这方面下过工夫,毕竟这个委实是有点小众了。

想着想着,李言诚的脸上就挂上了一抹喜色,虽然这也只是个毫无根据的猜测,但终究也算是多了个调查的方向。

他现在人还没上任呢,就已经开始操心那边的事情了。

“老婆……”一个翻身,他就将原本窝在他怀中的妻子压到身下:“你的提醒说不定真能让这个案子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突破就突破呗,大诚你能不能先躺好,天不早了,该休息啦。”感受到了丈夫的那股冲动,罗敏小心翼翼的说道,一动都不敢动。

她可知道,自己男人这时候就跟个火药桶一样,稍微来点火星子立马就能炸,她刚才已经被折腾的有些吃撑到了,今晚可不想再加餐,她感觉自己会受不了的。

想起那些大妈大姐们说的什么只有累死的牛,没有犁坏的地,她就十分的嗤之以鼻。

狗屁吧,她家这头蛮牛这么多年了一点累的样子都看不到,倒是她这块地是真的快撑不住了。

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胡同,那些上了点年纪的女人们说话个个都是荤素不忌,什么话都敢往出说,前些年她听到了还会感到些许的害羞,现在也慢慢习惯了。

不过她一般都是只听,从不发表什么言论,因为她发现,自家男人跟那些大妈大姐们嘴里不停抱怨的男人完全不一样,自己如果说出来,难免有炫耀的味道,而且,她也不习惯将自家那么隐秘的事情讲给别人听。

只是有时她也会感到些许的疑惑,别人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男人的身体状况逐年都在走下坡路,这点她可从来都没在丈夫身上感受到过。